新闻中心

科普需要更多“霍金”

2018-03-16 10:0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霍金去世,他的生前身后事都被一一挖出来进行解构解读。不过令我动容的是身边朋友的几则微信:“《时间简史》是儿子的枕边书,从小学六年级看到初中毕业”“多少人对宇宙的认识,由于他的科普文章而清晰,而改变。”……

霍金,一个渐冻症患者,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

相比他的伟大科学家的头衔,我更看重他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因为霍金,相信世上多了不少物理专家和物理爱好者,如钟益鸣博士在文章中所写的,“就我个人而言,选择物理研究和高中时期读过霍金的科普读物有莫大的关系。”

科普的重要意义,毋庸多言,孩子们需要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大众需要提高科学素养。

但物理学,对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必须由科学家来“冲锋陷阵”,因为他们的专业素养,才可以避免似是而非、鱼目混珠式的伪科普。

有接近霍金的人士这样写道:1985年,霍金已被聘为剑桥大学的Lucasian讲座教授(牛顿、狄拉克等理论物理大师都曾任这个讲座教授),不过当时除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圈子里的人,公众并不知道霍金是何方神圣。霍金在抓紧时间写他的《时间简史》。他很坦率地说,写这本科普书的目的是赚钱。因为,他需要雇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翻译,开销很大,英国当局和剑桥大学不能付所有费用。

为生活所迫开始撰写《时间简史》的霍金,或许没有料到,在1988年首版以后的岁月里,此书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超过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

世上的科普书籍浩如烟海,为何《时间简史》能成为一个传奇,且令霍金从一名科学家变成公众“偶像”?

“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

由此可见,在多数科学家术业有专攻,只会写学术期刊文章的现状中,霍金很懂得传播理论,知道如何兼顾准确与通俗——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地表达出来,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

只是,如霍金般的科学家少之又少,我们要倡导科学家既追求“高精尖”,又能用通俗语言与公众分享。

可喜的是,当下的媒体、自媒体多少学会了“翻译”科普文章,让它好看又“涨姿势”。譬如,《时间简史》有了插图本,让读者在轻松、易懂、简洁的阐释中,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奥秘,给读者带来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作者:慧文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