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发展休闲旅游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者结合起来,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联动,方能全方位激活闲置农房
今年1月,我市发布《关于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按照计划,我市将用3年时间,吸引100亿元社会资本,实施1000个改造项目,激活1万幢闲置农房,探索出一条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的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绍兴样本”和“绍兴方案”。唤醒“沉睡的农房”,眼下有何最新进展?记者日前深入试点村探访发现,计划进展顺利,形势大好。(3月7日《绍兴日报》)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城,“空心村”、“空心户”在逐年增加,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出现了海量的闲置农房,造成新时期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改革增活力,加快形成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农村活力。就此而言,绍兴的试点意义重大。
试点能否成功,能否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绍兴样本”?这取决于试点村的选择。从上虞区选择下管镇管梁村,柯桥区选择平水镇岔路口村嵋山自然村看,选择无疑是成功的。因为这两个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管梁村位于下管镇东部,与余姚毗邻,分上前、徐邵湾、大燕3个自然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又有着丰富的竹林、茶叶、板栗等自然资源。嵋山自然村,坐落在嵋山南麓,是江南名溪若耶溪的发源地,村里自然风光很好。因而在这两个村发展民宿经济,开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能吸引到一大批市民和商户来此休闲旅游和投资兴建民宿。
问题是,多数村并不具有像管梁村和嵋山自然村这样的山水资源,不要说没宜人的山水风景,甚至连农产品也很单一,自然资源很是贫乏,在这样的农村要发展民宿经济不现实,发展乡村旅游更不可能。而恰恰是这样的村,闲置农房特别多,“空心”现象尤其突出。如果到时将管梁村和嵋山自然村的试点经验推广到这些村中,估计行不通。所以说,怎样激活没山水风光作依托的闲置农房就成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绍兴现有闲置农房总面积476万平方米,其中农户个人房屋396万平方米,村集体房屋80万平方米。加上在农村有多余住房的农户,闲置农房数量巨大。真正具备发展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条件的闲置农房只占到其中一小块,大量的闲置农房还须靠其他途径来激活。
譬如发展农业生产,在第一产业上有所作为。有多少闲置农房,就有多少闲置土地。现在想做一回“农民”的市民大有人在,故政策应该“网开一面”,准许市民租用闲置的农房后,可以租赁闲置的土地,让他们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或者“小搞搞”,在租赁来的土地上种点小菜,种点花卉,或者种点药材,过一把“农民瘾”,总之,就是要想法让市民回归乡村,归园田居。
再譬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第二产业上有所作为。绍兴农产品资源丰富,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农产品加工的链条可以拉得很长。市民租下闲置农房后,可以充分发挥资金、人脉、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样一来,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既能使农产品资源得到加工转化,提高附加值,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只有把发展休闲旅游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者结合起来,实现一产、二产、三产联动,方能全方位激活闲置农房。
作者:王学进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