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的“部长通道”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学放学的“3点半”现象成为年轻父母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
小学生放学早,造成接送不便,已成许多家长的心病,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走进了托管班。与其说是托管班,不如说是“托关班”,无非是把孩子关在里面拖延到家长下班为止。
为什么小学生要在“3点半”放学?这是1990年以来的“铁律”,当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的《学生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于是,6小时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然学校就背负了“减负不力”或“超时学习”的重责,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曾打破这个规矩。下午3点半,小学便开始准时放学,过点后一个不留。
作为家长,当然纠结,偶尔请个假接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天天“3点半”如何受得了,走出校门的孩子该如何安置成了一个问题。当然,我市的教育部门其实早就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不少小学也曾实施弹性放学制,学校成立托管中心,有需要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延迟放学。但实践证明,弹性放学制并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虽然放学时间比“3点半”有所延迟,但依然无法与家长的下班时间无缝对接,“3点半”现象变成了“4点半”现象,痛点依然存在。
由学校无偿托管,是校方尽义务担责任,我们应当看到其中的善意与付出。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打破常规,消解“学习时长6小时”的僵化陈规,延长在校自学或做作业的时间,既有利于消除“3点半”现象,也能减轻学生回家后做家庭作业的负担。
如果一时无法打破学时6小时底线,则应推广校方的有偿托管与弹性离校,学校履行起托管责任,适当收取托管费用,把弹性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完全对接起来,减少学生中转校外托管班的安全风险,真正解决好家长的后顾之忧。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