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随着《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贺岁片齐上线,绍兴各大影院人头攒动,家庭、朋友观影团成为春节档的主力军,出现黄金时段“一票难求”的火爆现象。
“和家人一同看电影,是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之一。”市民骆先生告诉笔者,今年春节假期他天天泡在影院里,他觉得这样的过年方式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陪伴家人,与家人共享一段美好时光。市民缪先生也认为,春节期间合家看电影,成为家庭情感的黏合剂,过年看电影也因此成为一个不错的“新年俗”。
数据也说明问题。相关数据显示,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春节档7天累计票房高达63.66亿元,大大超过了2017春节档7天37.8亿元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其中正月初一国内电影票房达12.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0%以上,创下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新纪录。
“电影院增加、新春影片类型多样和观影人群的不断丰富,是票房增长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一飞冲天”,原因包括中国电影市场多年的积累。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最多的国家,电影市场已经培养出庞大的具有良好观影习惯的人群。
然而,透过现象作一下思考,看电影渐渐成“新年俗”,其实彰显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提质”。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同时也不断生发出全新的文化年俗。无论是闪亮的“新年俗”,还是红火的春节电影市场,其背后的支撑因素都是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更高追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消费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对文化消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在日益增加。除了文化消费体量的扩大,文化消费的“提质”也应成为业内探索的方向。今年春节高涨的电影票房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满足百姓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作者:马 各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