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稽山街道美东社区去年开办了一个“草根”老年大学,但因资金场地有限,社区主任张眉表示请不起书法、国画、戏曲等专业老师,只好从社区里广罗人才,没想到让这些“草根”老师授课,教学效果也挺好。身在“宝山”的美东社区主任善于就地“识宝”,较好解决了资金、师资不足的难题,其做法值得借鉴。
在社区常听有的居委会干部抱怨小区人才匮乏,使得深受老年人欢迎的诸如书法、画画之类的课程难以开展。美东社区居民干部眼睛向内,就地取材,物色人选,这说明,只要“用心”去发现,“宝贝”就在你身边。其实,社区里不乏有这几年退休的科技人员和老师、医生、文艺工作者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居民大多数身体较好,有发挥余热、再作贡献的愿望和热情。只要我们有求贤若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诚心和热心,为老年居民搭建服务平台,传递夕阳正能量,就能在推行文化养老及学习社会技能诸方面大有可为,对社区居民的素质提升也无疑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
联想到目前开展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借鉴上述“宝山”识“宝”的做法。比如,从实际出发,开发与生活关联度较高且有兴趣的学习项目,形成社区居民“众品味”融于一体的社区教育课程“菜单”。精心组织专兼职师资队伍及各类教育志愿者,有效选题、认真备课、用心策划。学习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在社区内就近建立“楼组学习角”“邻里助学点”,在农村中设立“宅基课堂”等。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学习兴趣小组,以学习骨干为引领,吸引和鼓励身边的人广泛参与,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同时,每年组织举办1-2次社区学习成果展示会,让社区教育中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绩的“学习达人”在此平台上“一显身手”。
作者:董柏云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