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刷诚信”让古城年味更浓郁

2018-02-26 08:5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业无信不旺,城无信不名,诚信散入千万家、润入寻常道,也就足以构筑从个体到群体,从街区到都市,从民风到社情的坚韧信用体系,作用于内,发散于外,正能量汇合的效应无可估量

诚实守信即“诚信”。“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精髓的重要内容,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其实,简单理解,“守诚信”就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讲究诚信,也是绍兴人行事做人的一大风格。春节期间,“诚信”的踪迹随处可见。比如民间借钱借物,一般会在年关临近前归还,绝不留到年后。如今的农民工工资,包工头也会在春节前夕全部结清,让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2月22日《绍兴晚报》3版)

新春佳节,恰是检验诚信真品质、真口碑的最佳时机,新老绍兴人通过细微言行,让诚信深植城市肌理和生活习惯,成为古城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

诚信是福,让新绍兴人薛战民与陈弈帆演绎出了各自人生出彩的守信到底二重奏;诚信是本,在绍兴建筑行业摸爬滚打的刁家明,用不拖欠劳动者一分钱的坚持,与农民工兄弟们和古城结成了命运共同体;诚信是金,鲁迅故里的土特产店“居然”不玩线上线下走价差的“猫腻”,“瓜兮兮”地网络内外一个价、逢年过节不涨价、货真价实重品质,自然赢得京沪各地老主顾频频回首。

诚信之长成,固然有文化基因发酵和传承的作用力,历史文化名城本是传统美德潜藏之地,寻常百姓家也有家风家训绵长,不同社会主体的诚信动机背后或许也少不了慈孝仁义的家风传承。但与此同时,对接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业态、新生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之下的诚信,则具有了更鲜明的时代感和附加值。商业往来、民事纷扰、劳资互动中的不枉不欺不坑不骗,既是道德的自觉,更是法治的持守。守信无价,失信“有价”,那些无故损坏他人财物而逃之夭夭者,那些建“豆腐渣”伤天害理、欠民工工资野蛮无礼者,那些造假售假、以假乱真、店大欺客者,都已或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业无信不旺,城无信不名,诚信散入千万家、润入寻常道,也就足以构筑从个体到群体,从街区到都市,从民风到社情的坚韧信用体系,作用于内,发散于外,正能量汇合的效应无可估量。

国家法治体系在不断强化为诚信者撑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执行体系,地方承接落实网格也在日益完善,绍兴的劳动保障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就具有省域首创意义。文明的“唤醒”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更有泾渭分明、底线持守、立竿见影、痛感教导,文明城市的创建也同样是德法相济的过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也同样需要抓纲立本,诚信为本,本立而“道”生,诚信为福,福自创造而来,诚信为金,绿水青山与古道热肠同为真金白银。绍兴为促进文明行为而立法的经验,已引发国内不少地方考察学习,诚信建设的发生学原理,其成效显现和长期保鲜的实践方案等,都值得细加考量,也需要动态完善。所有“城中人”,借此祥和佳节,都会在走近和走进的步履中,熏染、习得和发挥、展现为己立身、为业立德、为城立信的主动姿态。

作者:张 翼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