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从2月1日起,越城区沿街多家单位敞开食堂大门,把门口一带的环卫工请进来,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爱心午餐”。
相较于过去自带午饭,凉了就到附近银行的饮水机里冲热水拌饭,“爱心午餐”无疑能够大大温暖人心。别看“爱心午餐”只针对一部分环卫工人,但这种自然流露的真情会很快传递给所有的人,从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荡漾起一波温暖的涟漪。有则不到1分钟的电视公益广告《一盏灯》曾感动无数人:是女主人留下阳台的灯光,给楼下两个吃夜宵的环卫工“借亮”。如果再浏览媒体新闻的话,我们会发现寒冬中演绎着别样温情与关怀的事还真不少:萧山一男子为雨雪中执勤的交警送奶茶;乐清电台倡议爱心市民参与向交警送奶茶……事实上,不仅是交警、环卫工,任何在寒冷中坚守岗位的人都会被陌生人送上的一顿热饭、一杯奶茶所感动。尊重、理解、支持、感谢,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温暖的了。
温暖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特别是像交警和环卫工这样的职业,除了天寒地冻坚守岗位以外,有时还会遭受不尊重甚至暴力。比如,河南开封交警执勤人员在查验证件时,受到女司机的谩骂和追打;而在山东招远,因为往车外扔垃圾被阻,一对夫妻下车暴打环卫工……至于醉驾被查反而殴打交警,雨天行车溅了环卫工一身雨水的事更不是个例。因为行业的职责使然,不被理解和尊重,恐怕每一个交警和环卫工都曾碰到过。
常说“理解万岁”,城市社会是个陌生人社会,但在冷漠的表情下,人们的心却是热的,都希望换位思考、相互温暖,所以一顿热饭、一杯奶茶才会显得那么可贵,甚至被放大到城市的温度。因为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人们希望这样的温暖多多复制和推广。
同时,屡有爱心人士向交警、环卫工献爱心,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劳动保障的短板。据悉,越城区多个部门联合发起“爱心午餐”倡议后,截至1月31日,已有45家爱心单位加入,有机关单位、银行、星级酒店、学校等,可以解决204名环卫工人的就餐问题,但尚有56名环卫工人的“爱心午餐”尚无着落。如果再考虑周边地区类似行业,恐怕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一份“爱心午餐”。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考虑让福利待遇多向一线倾斜?说到底,要让“爱心午餐”得到更多复制,制度化的关怀必不可少。
作者:徐振宇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