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星级养老与普惠养老应“双箭并发”

2017-12-18 09:5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养老产业在提档升级的同时,既要考虑分级优化,也要降低服务门槛,既要软硬件升级,也要兜底保障升级,通过普惠养老机制的建立,把公共服务养老的特征显出来,这不仅需要产业化运作,更需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对待

最近,我市获批成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列入“国家试点”的最大好处是对原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提质”。明年底,我市将至少拥有118家三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吃饭、照护、看病等问题。(《绍兴日报》12月16日1版)

绍兴早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今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总数已逾百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0%,其中86.8%的老人都是在家养老,全市城乡已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285家,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这些数据表明,我市的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养老机构已为全市13.2%的老人提供了服务,但还有很大的服务拓展空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进一步深化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

这次“国家试点”花落绍兴,使我市成为继杭甬两地之后全省第三个养老试点城市。养老需求与服务供给的不对称与不均衡,需要政策发力推动养老事业的提档升级。显然,“国家试点”的首发之箭是“提质”,公建民营的模式,全国知名品牌养老机构的引进,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一系列鲶鱼效应促进产业洗牌,优化服务质量,实现优胜劣汰,吸引更多的老人将寄宿式养老作为自己的选择——对于构建完善的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而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服务上星级,养老名牌化,但毕竟不是慈善之举,公建民营的性质决定了产业的逐利性质,三星级的养老套餐虽好,又有多少老人具备这个消费实力,或者说提档升级后的养老服务能够惠及多少老人,不得而知。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以高收费为代价来实现服务提质,最终或将出现曲高和寡的局面,则反而不利于养老事业的做强做大。

当然,市场有市场的游戏规则,怎样的服务就有怎样的收费标准,并不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养老说到底也是一种社会人文关怀,带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色彩,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大目标是让更多的老人享受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围绕着有钱的老人提供定制的服务。所以,服务普遍提质是一个方面,让老人普遍得实惠又是一个方面,如何在服务上星级之余让更多老人共享“国家试点”的福利,这才是我们更该关注的。

因此,养老产业在提档升级的同时,既要考虑分级优化,也要降低服务门槛,既要软硬件升级,也要兜底保障升级,通过普惠养老机制的建立,把公共服务养老的特征显出来,这不仅需要产业化运作,更需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对待。

 

作者:苏小坡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