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志愿服务成就有温度的“绍兴红”

2017-12-11 09:35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12月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志愿者队伍近1万支,注册志愿者66万人,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之花”正在古越大地遍地绽放。(12月4日《绍兴晚报》)

如果说5年前人们对于志愿服务还有点陌生,那么如今面对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身影必已毫无违和感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用行动践行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理念,在给人以更多帮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温暖的亮色。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让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志愿服务无处不在,街头巷尾不难发现劝导者身影,“雷锋广场活动”更是每月两次雷打不动,更多的爱心人士一拨拨地赶往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志愿之花”的遍地绽放,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温暖与人文的高度,弘扬了慈善文化、互助文化、奉献文化,有利于消除人际隔阂与社会冷漠,让付出的人得到成就感,让受益的人得到温暖感,让更多的旁观者感受到爱心的交融与人心的凝聚,这不仅是我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志愿绍兴”的目标所在,也是让社会更和谐、人际关系更融洽的正能量与新风尚。

一件红马甲,几桩暖心事,“志愿服务”造就了有温度的“绍兴红”。当然,这种“红”不能仅凭以量取胜,更要有质的依托与提高,才能花开百日红。

“志愿之花”要有特色之红。浅层次的志愿服务固然需要,但更需要有高端化技术型的志愿服务,一窝蜂的街面劝导与集中式的看望老人并非志愿服务的最佳状态,我们要跳出粗浅的志愿认知,实践更有特色更有质量的互助模式,尤其是当志愿队伍达到万支之多以后,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还需要往特色化、多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并辅以星级评定、评优表彰等手段激励志愿者团队创优争先。

“志愿之花”要有成果之红。志愿服务的形式要多样化,载体要多元化,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解读,志愿服务也需要有供需之间的精准对接,不妨融入“互联网+志愿”的思维,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互通来准确把握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志愿需求,同时对重点服务对象建立起追踪志愿机制,让送温暖既有一阵子,更有“一辈子”,让“志愿之花”结出更红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