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埠头设了隔离栏,但还是拦不住洗衣人,希望晚报给予曝光。”市民章先生致电晚报热线反映,每天早上他晨练时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早上7点前,越城区天光桥附近的河埠头,很多市民排队洗衣服。(11月10日《绍兴晚报》)
沿河洗涤是常见陋习。这些年,为了整治沿河洗涤,执法部门开展了执法,也处罚了不少市民;媒体也多次曝光;而现在,有关部门还在河埠头设了隔离栏……可是,为何这些措施仍然挡不住洗衣人呢?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提着一桶衣服疾走的老太太,她知道所在小区周边的河道禁止洗涤,有好几个洗涤者还被罚款了。于是,她每天要走两三公里路寻找河埠头。这说明,不少市民知道禁止沿河洗涤,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禁止。如果不能让市民清楚为何要禁止,恐怕相关部门再多的措施也难以拦住洗衣人。
面对想方设法要沿河洗衣的市民,要想让他们主动不再沿河洗衣,除了加强执法等措施外,更要让这些市民清楚知道为何要禁止沿河洗涤。对此,笔者以为,一是要加强宣传,让市民清楚沿河洗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二是有必要组织沿河洗涤的市民到那些没有沿河洗涤的河道边去参观,让他们看看没有沿河洗涤的河流跟自己经常沿河洗涤的河流到底有什么不同,从而唤醒这些市民心目中沉睡的耻辱感;三是很多沿河洗衣人都是老人。有关部门不妨同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生中推出“我劝奶奶(妈妈)不在河边洗衣”之类的征文活动,让中小学生对家中的老人进行另一种形式教育。要知道,对这些老人来说,执法人员的劝导他们或许听不进耳,但孙子孙女的话他们还是会放在心上的。
可以说,只要措施给力,执行到位,就一定能让有沿河洗涤习惯的市民清楚为何要禁止沿河洗涤,从而让隔离栏都拦不住的洗衣人改变陋习,不再沿河洗涤。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作者:王锦南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