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其作用在于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然而,个别机动车驾驶员却和行人抢斑马线,导致了危险的发生。
为了保障行人过斑马线的权利,自4月19日起,我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以严管严治未礼让斑马线为重点的“摈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出行”专项整治行动。活动开展以来,有不少机动车驾驶员因为不礼让行人过斑马线而受罚,道路上方的电子屏幕还播放不礼让车辆的监控截屏,这套“组合拳”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礼让斑马线已成为不少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行动,但由于对行人少有约束,出现了行人过斑马线玩手机的“低头族”。斑马线上的“低头族”的出现,既不文明更不安全,还降低了通行效率,也需要立法加以禁止。
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除了交警现场扣分罚款,更多的是以监控视频为依据进行处罚。那么,问题就来了,机动车有车牌号码可供识别,行人却没有“号码”,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去识别视频中玩手机过马路的行人,进而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呢?有一个办法是装上人脸识别系统,对过马路时玩手机者进行身份识别。
“刷脸”支付系统已经出现,凭“刷脸”验证个人身份信息在技术上已经不成为难题。设想一下,如果在斑马线上方装上“刷脸”识别系统,对行人玩手机过斑马线行为进行身份识别后,依法予以处罚,再在道路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播放违规过马路者的截屏和身份信息,并把其违规行为告知所在单位。相信,随着处罚措施的落实,舆论监督的跟上,行人过斑马线玩手机将因为要付出金钱、名誉的代价,而会有所顾忌、收敛,违规行为将大大减少。
只有敬畏斑马线,礼让斑马线,并使之成为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共同的意识和行动,斑马线才有望真正成为城市道路上的一道文明风景线。 (何秦江)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