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明互动斑马线,少不了刚性制约

2017-11-06 09:26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斑马线是一张交通文明的测试表,有人素质过关,有人文明欠佳。最近,《绍兴晚报》连续报道了斑马线上的“低头族”现象,一些行人慢吞吞过斑马线的行为与绝大部分驾驶员停车礼让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大家对这一斑马线现象的热议。

交通文明这件事,与交通工具无关,与强势弱势也关系不大,关系密切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高下。曾经,行人过斑马线时或战战兢兢或裹足不前,因为自觉让行的机动车实在太少,汽车与行人在斑马线上争夺路权时有发生,也导致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查严管后,在一些严管路段,礼让斑马线已逐渐成为驾驶员的自觉习惯,尽管这“自觉”是以拍摄取证加扣分罚款为前提的,但机动车抢道斑马线现象已大为收敛。然而,有了更多安全保障的一些行人却开始矫情起来,在礼让斑马线的情况下心安理得的“浪费时间”,让许多驾驶员礼让得有些不太舒服。

礼让,并非意味着单方面的屈从,而是双方对等的尊重与互敬。相对而言,强势的机动车礼让弱势的行人是有着法制意义的国际惯例,但反过来说,礼让何尝不是一种礼尚往来,在“你敬我一尺”的同时是否也应以“我还你一丈”相回应?交通文明本身是种平等的互动,倘若行人以“你奈我何”的心态玩着手机过马路,或者漫不经心呼朋唤友地在斑马线上玩出“花样过马路”,这实是对文明礼让的反讽,让礼让者心生不适,让同行者看到坏的示范。

两厢比照,为何驾驶员更能够在斑马线前礼让,而行人反而更随意更心不在焉,并不是说谁比谁素质高,关键在于有没有刚性的制约。机动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并遵守礼让斑马线的规则,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自觉”,惩处机制摆在那儿,监控设备无处不在,全城执法毫无漏点,一旦触及高压线,不仅罚款扣分,还得登报“丢脸”,代价太大,教训深刻,自然少有人以身试法了。而行人低头玩手机过斑马线,却缺少相应的执法依据,也难以采取有效手段加以约束,监管不能保障,文明不能强制,只会让人更加有恃无恐,连最基本的安全意识也会越来越淡化。

要让斑马线上的文明得到互动与深化,要让交通文明之礼能有更多的礼尚往来式的互敬与互爱,需要进一步细化交通管理法规,把文明交通的严管对象由以车为重调整到“人车并重”上来,要同步抓好行人过斑马线的“礼让”互动,利用抓拍手段加大曝光力度,通过现场管理实现处罚与批评教育,只有刚性的制约形成了,斑马线上的文明才会有更好的互动。 (钱科峰)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