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破蛋”而出是“常州兄”跑远的秘诀

2017-10-23 10:01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车号同为D字头的常州与绍兴有着太多的相似性。然而,不经意间,常州崛起了!GDP赶超、科教赶超、就连名不见经传的旅游业也直逼绍兴……“常州兄”逆袭的奥秘是什么?最近,绍兴市委党校干部进修二班学员赴常州听讲座、看现场、搞调研,试图取经龙城,布道越城,笔者有幸一道前往。

跑在前面的“兄弟”

同在长三角城市群,绍兴之于常州,有着太多的相似性,称得上是真正的“哥俩好”:绍兴建城2500年,常州古称龙城,也有2500年,只是那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度;在省内,绍兴排行老四,常州在江苏也是老四(车牌号都为D字头);人口也相差不大,绍兴498万,常州470万……当然,常州在地盘上只能称“小弟弟”,4385平方公里,仅为绍兴的53%。

说实话,走在常州街头,城市景观远没有绍兴漂亮,感觉常州人也没有绍兴人有钱。虽同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但与绍兴比,其“文化含金量”实在差得远,特别是名人资源,常州除了“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之外,拿不出再响亮的了。然而,近年来“常州兄”发力很猛。2016年常州GDP反超绍兴1000亿元,达到了5773亿元,人均GDP反超28100余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多出90亿元。

谁抢了诺贝尔奖下的蛋

“常州兄”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究竟是什么?其产业兴奋点又在哪里?很难一言以蔽之。但窥豹一斑,其在人才、科教、创新方面的成就是可以称为“大哥”的。

人才奇缺,一直是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超级短板”。有数字表明,绍兴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4.74%,低于全省6.05%的平均数。从城市相对能级上看,常州也同样面临引才留才困境,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常州在这方面破了题:常州科教城成了全国兄弟城市学习参观的典范,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局面,园区内到处可看到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校、分院招牌。

科教创新的文火直接就催生了一个黑色的“蛋”:石墨烯。自从英国两位科学家发现了石墨烯这种新型材料,并因此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全球学界和业界为之激动。这一人类目前已知强度最大、韧性最好、重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有着“新材料之王”的美誉。

“常州兄”死死盯上了这个有望掀起一场全球“革命”的尤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刚落音,常州就在几个月后成立了全球首家石墨烯研究院,而后又创造了10项“全球第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化基地,集聚的石墨烯企业超过100家;获批“石墨烯小镇”,今年7月更是举办了一场世界石墨烯大会,打出了“常州烯望、东方碳谷”的牌子。

破出的旅游“人造蛋”

如果说“石墨烯”这个“蛋”可以归功于“常州兄”“先下手为强”,那么老兄在旅游业这个“人造蛋”上的逆袭完全是“后来者居上”。因柴油机出名的常州搞旅游?这曾让很多人笑话:论人文,名人就那么几位,其知晓率还达不到5颗星;论自然景观,地盘小不说,其山其水其貌不扬。

有人说过,蛋从外面磕破,那叫食物;如果从内部破出,那叫生命。创新,就是那个从内部破蛋的尖喙。实践再次论证了一句俗话:“思路决定出路”,所有“不可能”都有可能被创新的力量颠覆。

在旅游业“破蛋”上,常州市一位旅游局长这样总结:我们就是“无中生有”,但我们最后做到了“有声有色”——别把眼光总盯在依靠旅游资源上,一切都要变:资源、产品、市场、要素、制度、管理,打破旧框框,走全新路子。

这些年来,常州“造景”上有点疯狂,动辄几十个亿,造出了包括环球恐龙城、航天城、东方盐湖城等在内的十大经典景区,仅国家4A级以上的景区就有11家。旅游收入和游客数翻了几个跟斗,仅过了6年,游客量就从2000多万猛增到60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33亿元,直逼绍兴(2016年绍兴为89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了6.5%,迅速成长为当地支柱产业(按国际惯例占比超过5%),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区域经济的赛跑场上,不经意间,小弟弟们的身影就可能轻盈掠过,再那么一小会儿,“追兵”就成了“标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超越也许并不可怕,但不可小觑的是:究竟是什么内生之力造成了昨天“超越”,又有多少的可能性会造成明天又一轮新的“超越”?(王家治)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