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转化为“美丽经济”

2017-10-23 10:00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近日,《绍兴晚报》在“喜迎十九大,身边这5年(我家乡)”的专题栏目中,报道了新昌东茗乡后岱山村早些年是全乡环境最差的村之一,如今的后岱山村已从环境最差的小山村变身为乡里有名的美丽乡村。国庆长假期间,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后岱山村的蝶变可谓是我的家乡新昌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这5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长假期间,我走访了新昌、嵊州一些乡村,亲眼看到了美丽起来的新农村,露天粪坑不见了,阴沟里的垃圾不见了,家门口乱堆乱放的现象没了,大街小巷整洁得如同城市道路,触目所及都是绿色植物,当得起“美丽乡村”的美誉。

美丽乡村建起来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其长久地“美丽”下去,这取决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怎样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投入,如后岱山村就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接下来的维护也需要资金,但在村集体经济普遍不宽裕的情况下,后续资金到哪里去筹?除此之外,村两委要保证村民们尝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甜头,要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必须致力于发展“美丽经济”,一来偿还先期投入的资金,二来带领村民致富,为后续资金的筹集提供有利条件。

游客来了,不等于财富也来了。如果游客到村里转一转就走了,那等于没来。要让游客在村里吃、村里住、村里买,才能让村民得利。村支书王国洋说,上周有个50多人的旅游团来村里参观后赞不绝口。到了饭点,大家想在村里吃饭,他却没有一个可以推荐的地方。为此,他想到了要大力发展民宿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应该在“美丽经济”上。这点后岱山村邻近的嵊州通源乡白雁坑村做出了有益探索。去年长假期间,我到过白雁坑村,品尝过那里的香榧,在一家农家乐吃的中饭,对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感触颇深。据10月10日《绍兴日报》报道,白雁坑村走出了民宿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之路。为提高民宿知名度,通源乡党委、政府不遗余力推介,制作宣传册,邀请名家撰写宣传小文,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现在,白雁坑村有注册民宿6家,达到日就餐300人、住宿60人的接待能力。据初步统计,白雁坑村去年已接待省内外游客1万多人次,直接创收约300万元,同时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近200万元。

新昌东茗乡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倒脱靴景点和台头山;物产也丰富,如茶叶和迷你小番薯等;还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如非遗布袋木偶戏、民间绍剧团等。将这些资源统筹起来,连点成线,再依托农家乐和民宿,主动融入到乡村旅游大格局中去,完全有可能靠自主创收,走出一条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经济”的新路,造福广大村民。可喜的是,村两委已经有此打算和规划,我们乐观其成吧。

(王学进)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