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影响绍兴家族式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规划、继承人能力素质和身份认同、传承隐性要素、企业管理梯队建设等。对此,我们从政府职能、企业自立和社会参与等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家族企业的传承成功与否,不仅事关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对地方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极大考验。西方学者调查认为:能够成功传承到第二代的家族企业只占总数的30%,能够传承到第三代的更少(10%~15%)。通过对柯桥区176家家族式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对部分的企业走访,我们梳理发现,现阶段影响绍兴家族式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规划、继承人能力素质和身份认同、传承隐性要素、企业管理梯队建设等。对此,我们从政府职能、企业自立和社会参与等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党委政府重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服务和有关领导的重视。相关领导应该重视新生代企业家的传承问题,将其作为经济工作的有效抓手。要像重视抓企业投入一样重视抓传承,要像重视抓机关单位队伍一样重视抓新生代企业家队伍。一是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信息档案,实现跟踪高效管理。应分片区实现网格化、无遗漏的新生代企业家信息动态采集,并形成季度简报供相关领导参阅。二是建立长效的、规范的沟通交流平台,增强政府帮扶效果。三是加强培训学习。可采取企业内部座谈、企业外部讨论、国外考察学习和知名企业参观等方式。
二、引导企业自立
首先,传承规划是企业传承的核心要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传承一定要有规划,涵盖继承人选、培养计划、团队建设、公司环境整肃以及退休安排等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可制定传承规划范本,供企业家参考。其次,政企关系是隐性要素的重要内容。企业传承不仅仅是所有权的延续,更重要的是隐形要素的传承。政企关系是隐形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能够诚信经营、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新生代企业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劳动模范等方面应该适当增加比例,在工商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人事安排中也应该给予倾斜。再次,老一辈企业家放手是企业后续发展的关键。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老一辈企业家联合会,丰富老一辈企业家的业余生活,让他们“扶上马、肯放手”,给新生代企业家一个发挥能力的广阔舞台。第四,跨家族师徒结对是打破沟通阻塞的好方法。新老企业家沟通不畅,导致老一辈企业家无法将相关经营决策理念传授给下一代。但在企业传承中,企业家隐性知识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采取跨家族师徒结对,在不同家族的新老一辈企业家师徒结对的过程中完成隐性知识的传递。最后,借“上市”促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鼓励、协助有能力的企业上市,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从而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三、完善社会参与
一是营造良好传承氛围。可以开展微论坛、茶话会、经济论坛等活动,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围绕企业传承中遇到的特殊问题,邀请知名学者、法律专家、金融精英等各界人士,与新老企业家们共同进行专题互动对话,为新老企业家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承氛围。二是强化企业家身份认同。“知至而后意诚”,只有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才能从内心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新生代企业家自身定位的偏失是传承问题的症结之一。可以通过挖掘、宣传一批新生代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使新生代企业家干有方向、学有目标,激发他们对自己身份、价值的认同。还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评优评先和创业大赛,进一步强化新生代企业家对企业家身份的认同。三是缓解企业用人之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挑战与人相关。这不仅包括人力成本的上升,更包括职业经理人、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困难。可以通过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提升地方公共服务倾斜程度、出台地方优惠落户政策等措施,增强本地对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经理人、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库,缓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之忧。四是消除社会舆论偏见。在社会中,很多人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新生代企业家这个群体的。传统的刻板印象更给新生代企业家贴上了各种标签:“富二代”、“败家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等。这给新生代企业家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困惑,也给他们的经营和管理增加了难度。社会应更加理性看待新生代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不要以偏概全,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信任。
作者单位 柯桥区委党校
作者:李 华 杨乾忠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