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渐冻女博士”点亮的不只是黯淡的生死观

2017-10-17 08:5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日前,身患渐冻症的29岁北京大学历史系女博士娄滔,因为一份“口述遗嘱”而让亿万人泪目:把我身上所有能救命的都拿去用,骨灰撒进大海。生命不能只以长度计,还有宽度和厚度。

死亡,是谁都畏惧的。再长再宽的生命,也将在死亡面前停止。而善良的娄滔,却让原本黯淡的生死观在瞬间点亮。有人说,病魔摧残了生命,却为她的灵魂打开了另一扇窗。也有人说,娄滔的豁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死。

我想,这一切赞美,娄滔都不需要了,她最愿意听到的,恐怕不是评价,而是让社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射到渐冻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上,期盼现代医学能为这个绝望的群体点燃希望。

去年,我的一位媒体同行,也因罹患这种可怕的疾病而离世,病程三年。当时,听着疾病深处的各种凄凉,我就想,除了现代医学的拯救,这类疾病更需要当下社会组织提供更多人道主义关怀,让他们在爱和陪伴中走向终点……

2014年,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慈善接龙活动,把渐冻症带到了普通大众面前。但是,这项活动进行到后来,似乎娱乐意义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因为,渐冻症的残酷和痛苦,在于人是在一种极其清醒的状态下面对自己躯体的一寸寸瘫软。由于来势凶险和病程漫长,几乎每一位渐冻症患者,最后都要面临医疗费的不堪重负和亲情的渐渐疏离。譬如娄滔,在得知病情的一个月内和男友分了手。我想,坚强如她者,也许会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譬如我的那位同行,最后也是因为不想拖累家人,在和医生充分沟通后选择了中止治疗。我想,渐冻症患者,除了常规的医保制度,更需要专项救济、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群体等多方面的关注和帮扶,温暖他们渐冻的身体。

渐冻症发病后,如果精心护理,仍能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譬如霍金,从大学时期诊断出渐冻症,目前已生存了40多年。但渐冻症的护理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财力支撑,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将爱持续到最后的。当亲情无法接力的时候,相对专业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群体应该站出来,给予他们特殊的帮扶。甚至于,由于渐冻症患者动辄需要使用营养液和呼吸机,后期治疗费用高昂,医保制度也可为他们提供支撑,包括来自于社保部门的专项救济。

但愿,美丽女博士娄滔的“口述遗嘱”,能让这个绝望的深渊探出一丝光亮。

作者:黄靖芳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