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瞻目的伟大成就。本版今日编发一组评论员文章,对我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进行专题评说,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市大发展大规划的五年,从“一区设市”到“三区设市”,从行政区划的统一到三区的深度融合,“全市域、大市区”的城市规划已经成型,连接杭州的城际铁路加速兴建,杭绍台高速公路启动建设,镜湖大学城初具规模,各类特色小镇拔地而起,各大新型商圈次第开花,依山傍水的旅游新版图正在形成,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五水共治使美丽乡村如虎添翼,文明创建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城,正在突破千年古城的束缚,走向千年一变的“新城”,正在从“三山孤城”走向“倚海大城”,三区融合的大城市建设,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古城绍兴正在跨越鉴湖时代,大步迈向杭州湾时代。无论是城市规划、人才战略、三改一拆、智慧城建、交通蝶变、文化引领,还是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城乡一体等的提质,大城市气质正在形成,都市化脉络正在显现。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可知,未来绍兴的目标将锁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创业创新先行城市。这一愿景并不遥远,相关细节已有彰显,三区在产业、政策、交通、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快融合,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有序推进,绍兴下一局大棋,将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主动融入沪杭甬都市区,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强绍兴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都市梦”的实现,不仅在于城区的高楼林立与商贸发达,更在于城乡差距的缩小与美丽乡村的升级,可喜的是,近年来的绍兴城乡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山区像景区,村庄像公园,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乡愁文化的保留开发相得益彰,通过全域全景建设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乡村不断美化、经济活力迸发、农民持续增收、共建共享提质的新面貌。
如果说地域概念上的大城市是个壳,那么品质感知上的大城市才是核,市民对品质绍兴的认可度才能真正衡量城市的高度与热度。这些年来,公共资源大投入、社会保障全覆盖、服务型政府的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市民的社会参与度越来越高,从社会化管理中的获益也越来越多,这些“核”的驱动改变着城市品质,注入了都市气质,城与人的高度融合成就了绍兴的大城市气度。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度必将加快,举国上下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奋力向前。面对这个新的历史机遇,蝶变中的绍兴要牢牢把握时机,紧扣时代脉搏,借力“中国梦”筑好“都市梦”,“一张蓝图干到底”,让城市品质有新提升,让绍兴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钱科峰)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