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物“省亲”值得推广

2017-09-25 09:3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听说我们村里出土的文物今天回娘家了,我想亲眼看一看。”9月15日上午9点多,柯桥区漓渚镇大步村村民、69岁的骆关寿,急匆匆地赶到村委会后面的文化礼堂。他和其他30多位村民一样,此行是直奔“国宝”而来。(《绍兴日报》9月20日10版)

骆关寿所说的“文物回娘家”,缘于柯桥区博物馆今年6月起推出的“文物省亲”活动。“文物省亲”,简而言之,就是把从村镇出土的文物,带回到它们原来出土的地方,与当地的村民零距离地见面。这样的活动,不仅在绍兴地区是首创,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少有听闻。

文物“省亲”的意义,在于保障了更多人的文化权益。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地的文化历史精髓,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就是为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然而,博物馆大多建在城市里,农村居民难得进去看看。文物“省亲”让养在深闺的馆藏文物走到农村来,更大范围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从而保障更广泛人群的文化权益。

文物“省亲”的意义,在于激活了文物的价值。文物有科研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但这些价值最重要的依托,就是文物所能给人的历史认知、美感和艺术享受。文物只有被更多的人参观、认识和了解,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如果只是长期束之高阁,或者只是被少数人所认识,那么文物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文物“省亲”的意义,有助于培养村民对家园的认同感。以此次文物“省亲”的漓渚镇为例,其历史非常悠久,曾出土文物200余件,时间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明清时期,属于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达23件。通过展览,可以让村民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加自豪感,增加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文物“省亲”的意义,还有利于文物保护。在展览的过程中,在讲解文物故事时,适当地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法,有助于村民知晓文物归国家所有的法律规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绍兴因为盗掘古墓而被判刑的有200多人,其中就有大步村的。”发生在身边的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更能给村民敲响警钟。“漓渚镇属于地下文物埋藏的重点区域,要搞大型基建工程,必须要先报请文物部门来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这样的文物保护知识普及,能够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省亲”活动,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

作者:关育兵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