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建立旅游“红黑榜”让消费更透明

2017-09-18 09:05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最近,市民于女士花7000多元报了一个“日本游”旅行团,不料出发那天因为航班取消导致行程泡汤。更糟心的是,旅行社不仅没有帮她改签或改团,还把她丢在上海浦东机场。(据9月14日《绍兴晚报》)

外出旅游,原本是件快乐的事,但在多数人的记忆中,真正的开心游似乎不多,或多或少都会留点遗憾,譬如食宿标准缩水、导游加推项目、进店忽悠消费、服务态度不佳,游程攥在导游手里,游客便成了弱势群体,等回过头来投诉维权,早已败了游兴不说,这趟出行游算是搞砸了。

当然,于女士的日本游无法成行,原因并不在旅行社,而是机场出现雷暴天气导致飞机无法降落最终取消航班。这固然是无法抗拒的外力,但接下去把游客丢在机场的做法显然不厚道,能不能改签虽不确定,但旅行社没有实施改签,游客有改团意愿,也同样得不到回应,即使行程取消,也应将团队送返起点,在机场甩客明显没有尽到善后责任,也没有履行服务义务。旅游过程中,确实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旅行社的积极沟通与妥善处置是关键,站在维护游客权益的角度去正确面对积极跟进,则行程遗憾将大大减少;倘若无视游客利益一味推脱责任甚至半途甩客,必然引发矛盾激发不欢而散。

尤其是假日出游,之所以给人以步步为“坑”的感觉,实是消费不够透明所致。如今的跟团游,游客只能比价不能比质,相同的游线,不同的报价,除了价格能一眼看明白外,旅行社的信誉等级、服务优劣、市场评价、服务内容等,是否与广告上说的一样?旅游合同能不能履行到位?客户投诉率有多高?市场诚信排名情况如何?这些需要公开透明的信息都被蒙在鼓里,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又如何能避开旅途的步步是“坑”?

要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避免各种奇葩招术为害旅游市场,需要把事后维权模式调整到事前预防状态,通过提前预警、行业警告、信息公开、质量评定、信誉评估等机制的建立,形成旅游“红黑榜”制度,利用媒体渠道定期向消费者张榜公布,让消费者能够精准选择更优质的旅游服务,也对上榜企业起到了激励争先的作用。 (苏小坡)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