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一则车祸事件引发众人关注,8名年轻人骑着3辆电动自行车闯入104国道柯桥段高架桥上纳凉,被汽车撞伤,事故造成4人入院治疗(详见8月23日《绍兴晚报》)。其实这样血淋淋的案例已经发生得太多,比如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不久前发生老虎吃人的惨剧,不料最近又有人不听劝阻,执意要打开车窗给黑熊喂食,结果被熊抓伤。这些人都是对规则的熟视无睹,当今社会,我们面临很多规则。每个人、每个单位机构都应该遵守规则,这样不仅有助于厘清各方的责任,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今天,本版择选不同角度的相关评论文章,供读者进一步思考。
无视 (亦名 画)
每每读罢这样的新闻,一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懑就会涌上心头,令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实这样血淋淋的案例已经发生得太多,比如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不久前发生老虎吃人的惨剧,不料最近又有人不听劝阻,执意要打开车窗给黑熊喂食,结果被熊抓伤。这些人都是对规则的熟视无睹,最终害人害己,真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所有安全措施都是建立在大家遵守的基础上的,不主动遵守,不讲规则意识,安全措施再严密也会被钻了空子,3道铁丝网拦不住一心想抄近路的人,高架桥上随处可见的禁止骑行标识也警醒不了执意要上来纳凉的人,决不能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受伤了、流血了,就忽略了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然而,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总会有一种声音冒出来,比如说“死者为大”“伤者太可怜”,然后“有罪推论”相关部门(或涉事单位)“管理不严、劝阻不力”“宣传不到位、应对不及时”等,说到底,是为不守规则者“叫屈”,给事故的责任“和稀泥”。
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一个巴掌拍不响”思维已成定式,总以为出事了,双方都难逃其咎,无论如何都要担点责,最终演变成“各打50大板”,让双方“各退一步”,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责任的一方“哑巴吃黄莲”,有责任的一方得寸进尺,甚至打着弱者的幌子“挟尸要价”,最终导致各方多输的局面。
殊不知,此般混淆了是非,模糊了规则,其后果极其严重,将会助长“守规则者吃亏,不守规则者占便宜”的歪风邪气,如毒瘤一般蚕食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俗话说: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要想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必须心肠要硬、态度要明:丁是丁卯是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谁担责、谁无辜要是非分明,不能算成一笔糊涂账。按照规则,这几名骑车上高架桥的年轻人除了要为自己受伤的后果担责外,在治愈后还必须接受交警的教育和处罚,绝不能让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疼。否则今后,类似这种骑车上高架桥纳凉、开车窗投食喂熊、翻墙逃票去看老虎的奇葩事,还会层出不穷。
(何用)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