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平台”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形势下实现基层治理模式深层次变革的重要途径,是基层智慧治理的创新实践。要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力,让“四个平台”在基层治理中迸发更大活力
最近,我市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频频见诸媒体。目前,我市118个乡镇(街道)均已完成“四个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就近将大量矛盾问题化解在一线,提高了基层政府工作效率,赢得群众点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四个平台”建设为何在基层受到欢迎?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采用智慧化的手段,再造基层治理工作流程,转变了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思维。
实际上,“四个平台”建设就是指运用矩阵化管理理念,对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整合,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4个功能性工作平台。这项改革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综合指挥、全科网格、属地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解决乡镇(街道)“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变条式管理为块式管理,把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形成覆盖乡镇(街道)、功能集成、工作协同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正是由于资源和力量的整合下沉,“四个平台”建立完善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很多事办好。
不过,实现“四个平台”建设的全覆盖仅仅是搭建起了框架,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四个平台”的效用,仍需要线上和线下共同努力。
线上发力,就是要加快信息整合和模型构建。数据化和信息化,是实现智慧化的前提。在基层治理中,信息数据正在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强力推手”、政府治理的“幕后高参”。因此,尽可能多地收集掌握数据,就能为信息综合利用打下基础。目前,我市已完成了河长通、食安通、智慧安监、民情通等4个市级APP的应用整合,实现“多通合一”,这为网格事件的统一收集、管理、应用提供了便利。接下来,还要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推进“四个平台”标准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系统优化升级,为精细化、智慧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线下发力,就是要加快推进力量下沉,加快全科网格建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人员力量派驻到位,推进条块融合,使职权、力量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尽快把原先的“七网八网”整合为一张“全科网”。把各条线的党员干部、村干部等纳入网格员队伍,注重吸纳高校毕业生等新生力量,切实发挥好网格员的全科信息员、全科服务员、全科宣传员“三员合一”作用,让更多网格员在一线发现问题,把更多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个平台”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形势下实现基层治理模式深层次变革的重要途径,是基层智慧治理的创新实践。我市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应把“四个平台”建设与正在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等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争当全省标杆,为全省提供更多的绍兴样本和绍兴案例。
作者:秦 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