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哪词在2017年最受关注,莫过于“共享”。自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让各方吃到了甜头,“共享”文化瞬间崛起。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图书、共享玩具、共享睡眠仓、共享停车位等一个又一个的新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刷新我们的认知。
近日,北京、沈阳的街头,出现了共享汽车的升级版—共享豪车,这一下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北京出现共享奥迪,在沈阳出现共享宝马。前者按时间收费,后者是按里程收费。
在国际上,共享汽车出现已久,甚至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然而,共享汽车相较于共享单车始终不温不火,主要是以下几个困境。
竞争方太多。如今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地铁、公交、单车等等出行方式,使得选择开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同时,出租车、专车、拼车和租车等服务在城市中已经占有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何要选择“共享汽车”?
投入成本太高,先抛开共享豪车不说,汽车的成本本就远远高于单车,而且汽车的维护成本也高很多,平时的清洗、油费、保养、停车等等。但如果为了盈利快,羊毛出在羊身上,那势必消费价格会上涨,自然就少了最大的优势,又如何吸引消费者。
停车难的问题。对于共享汽车,去哪里取车和把车停到哪里必然是一大问题。共享汽车可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停得满大街都是。可如果停车太远或者取车不方便,消费者自然不用;但如果停车场地多,又会大大增加成本,也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随着共享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共享事业中,但共享要成功,首先得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盈利问题。现如今比较成功的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主要的盈利方式还是依靠租金与广告。而如同共享图书,虽然效果和反响很好,但是由于成本高与服务费高,未能解决盈利问题,导致其面临了经营的困境。
二、管理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对于企业更是对于政府。火如共享单车,初期因为没有健全的管理条例,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用户胡乱停车导致的交通问题、未成年人借车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问题等等。可即使如此,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入驻城市,全然不顾会对这个城市造成什么影响,不少城市街头甚至出现了10多种的共享单车。对此,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是忙得焦头烂额。不久前,由于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传统的自行车制造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接到共享单车单子的工厂忙得不可开交,而未接到单子的工厂却是雪上加霜。可谓是严重影响了原有的平衡,让人措手不及。
共享这块蛋糕如今越做越大,各行各业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有创意有创新是好事,但是得有个度,不能随随便便就在城市内实验,全然不顾是否会使城市产生混乱,是否会对城市发展造成阻碍。这个度得由政府和企业一起来控,可以形成公平公正的创意审查制度,自觉审查,严格审查。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本营,共享这股热风,有益的可以吹,但是得慢慢吹,可别因为吹太猛而吹乱了城市秩序。
作者:唐洋洋 编辑:杜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