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别让“敲章热”“登报热”灼伤了“花朵”

2017-08-14 08:58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又逢暑假时,又到“实践热”。社区里,总能见到一张张稚气的脸,或三五成群或家长引领,又是派单又是拍照。暑期实践是学生们每年标配的作业,小至小学生大至研究生,小曰“活动”,大曰“课题”。然而,与“实践热”一同升温的还有一种“热”,那就是“登报热”。许多报纸“守门人”都收到来自各方途径过来的电话、邮件:“择贵报一角,把孩子的实践活动登一下报,发张照片也行”。

也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还有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实践队,有些是通过熟人所托表达诉求,有些是实践学生自己打热线进来,有些队伍就直奔编辑部而来,要求出奇一致:我们是南京某大学实习生实践队,我们正准备调查绍兴古城保护情况,要求派记者采访;我们是北京某大学学生,我们正调查绍兴“五水共治”,希望报道一下……

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年,伴随“实践热”一同而来的还有“敲章热”。很多学生在开学前为了在社区居委会盖个暑期实践的证明章,排队托人盖章,搞得社区苦不堪言。社区主任慨叹:有些学生只是为了盖个章,象征性来“实践”了一下,而有些学生从没来过,也要我们“帮帮忙”。

学生利用暑期,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加人生阅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如果热衷于“盖章热”“登报热”,那就本末倒置了。分析这“热”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制度设计,有关方面希望通过第三方(社区、单位或媒体等)对实践活动的实施加以佐证;二是相互效仿,不排除一些学校、老师的“鼓励”,希望学生们通过“鱼路”“虾路”在媒体上亮个相(可能还能加分)。

在“成人游戏”里,这些类似的套路也不足为奇。但让这“热”那“热”在我们“花朵”面前,堂而皇之地熏烤,难免会“灼伤”他们幼小的心灵,其副作用显而易见:一是“机会主义”——“实践”不实,“立此存照”成了终极目的,导致很多学生到社区去转下,发张单子,拍个合照,半个小时也就实践完了;二是“攀比主义”——你们小分队活动见了报,上了电视,那我们也要来一下,比的不是实践成果,比的是“亮相结果”;三是“转嫁主义”——学生“路子”的背后归根到底是所谓的“家长资源”,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为难,硬着头皮多方游说,学生任务最终转嫁给了家长。

浮躁,是这个社会的流行病。特别是互联网下,此病更甚。急功近利的最终后果必定陷于虚无。实践活动的初心和落脚点就是一个“实”字,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实”功“虚”做,那对他们的心智健康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长大后,又会从诸如此类“实践”中,构建出怎样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王家治)

■相关评论

“社会实践”岂能“作假”

近日,一位在社区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他所在的社区接待了好几位前来盖章的大学生,以证明自己“参加”了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他还相告,很多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不但没有参加,就连到社区盖章也由家长代劳。笔者不禁在想:如此“作假”的社会实践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应该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一个良好途径,但也有不少大学生整个暑假里不是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就是整天与一大帮同学在外面疯玩,压根就没有认真去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任务。以为只要让家长拿着表格为其找个熟人盖个章、写个意见,就可以向学校交差了。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只有认真对待,积极参加,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才能为毕业后踏入社会作好准备。如此,社会实践活动才真正有意义。 (叶金福)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