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传统基础上,把握住新农业的风口,“花香漓渚”荣膺国字号的案例告诉我们,田园综合体将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乡村经济的着力点仍在于农业的现代化
近日,漓渚镇“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项目顺利通过财政部申报答辩成为国家级试点。目前我省仅“花香漓渚”和安吉“田园鲁家”进入全国首批15个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绍兴日报》8月3日1版)
全国首批,全省两个,可见国字号的田园综合体门槛之高与标准之严,而“花香漓渚”能够杀出重围成功入选,足见实力不容小觑。位于兰渚山畔的漓渚,是成名已久的花木之乡,尤以盛产兰花闻名,但这次花香漓渚进入了财政部的慧眼并非吃老本的结果,而是站在新农村经济的风口,把握了正确的导向,才成功入选国字号的试点项目。以专业说法来解读“花香漓渚”,一是基础很扎实,二是产业有特色。
作为花木之乡的柯桥区漓渚镇,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漓渚花木种植起步很早,但花农们关起门来养花,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等到萧山等周边县市花市兴隆之后才发现“风吹不进来,香飘不出去”。花好树好水土好,却一度遭遇卖难,这不免令人纠结与失落。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漓渚的花木转型逐渐转到了点子上。如今,漓渚已有6个花卉专业村、250多家花卉企业、4万余亩花木基地,8大系列2900个品种的绿化苗木与名优兰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而精品花木基地培育成功,兰花节越办越大,花卖出去了,人走进来了,观光旅游与花市经济比翼双飞,使“花香漓渚”有了深耕的土壤。
从“花香漓渚”的成功,我们不难发现,乡村新型产业在悄悄地蜕变。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击,从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战,从以产为主到产销结合,从以种定销到农业定制,并通过“农业+文旅”、“传统+创新”的方式,使单一的产业裂变为多元的经济,使整个乡村产业得以转型升级。而这样的转型发展,正是新农业发展所倡导的模式之一。
不仅仅是漓渚,诸暨白塔湖的农耕文化也新意迭出,彩色水稻可以观赏,绿油油的田地间呈现出白鹭、笑脸、地图、二维码等图案,五彩缤纷的花样大地似乎在告诉人们,农业不仅可以收获粮食,还可以收获休闲观光的附加价值。因为组织和生产模式的创新,这一块土地如同漓渚的花香,散发出多元经济的魅力。
站在传统基础上,把握住新农业的风口,“花香漓渚”荣膺国字号的案例告诉我们,田园综合体将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乡村经济的着力点仍在于农业的现代化,这是“两山”理论在当下农村的完美实践。当然,要把握好这个风口,除了要提档升级多元培育,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利用率,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特色与创新之路。除了漓渚的花木,绍兴还有许多特色农业与特色地貌,如能借鉴漓渚经验予以整合资源、坚持特色、创新模式、提升附加,必能顺利实现乡村产业的转型发展。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