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该对人工智能恐惧吗?

2017-08-01 09:5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近日,扎克伯格与马斯克就人工智能打“嘴仗”的报道,成为热门话题。曾几何时,人工智能只是一些高等学府或研究所的攻关课题,随着深蓝、AlphaGo的故事传播,人工智能火遍了全球。事实上,人类研究人工智能已经历了一甲子,现在它已悄然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比如我们已经在使用的Siri、翻译软件和无人驾驶汽车,而这样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多。

人们由此担心,过不了几年,人工智能就会抢了自己的饭碗。人工智能确实火了,但好多人还没享受到人工智能的福利,却先感受到了它带来的恐惧。人工智能分弱、强、超三类人工智能,人们恐惧的是后两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恐惧感的来源,主要是不可预知的事情,人们害怕人工智能,就像人们害怕地震、火灾、坠机和“下岗”一样。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当预想到有一天,智能机器人可能替换甚至消灭人类时,人们是不大可能去拥抱人工智能的。但是,机遇和风险总是相携而行的,当新生事物出现时,只看到机遇而无视风险,肯定不是科学而理性的选择。扎克伯格、吴恩达等对人工智能过分乐观,其实也并不难于理解。扎克伯格还很年轻,从他说马斯克“对人工智能认识有限”可以看出;其次,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总想表达异于常人的见解,以展示其世界互联网领袖的地位。吴恩达曾服务于百度,而人工智能是百度的战略定位,他也是不可能唱衰的。

然而,理智地看待和管控人工智能,恰恰能体现人类优于人工智能的一面。

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管控,野蛮生长下的人工智能将是“群魔狂舞”。就像克隆技术一样,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管控,使得其未能为所欲为,不能什么都拿来克隆。在维护公共安全、公共道德、个人隐私等方面,立法和管制从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担心,超人工智能比人类更智能更具主动性,一旦失控场面很难控制。但是,我们相信,当超人工智能真正发展到这一天时,人类的反制技术与制度建设也会随即跟上。

因此,谁也不必过分鼓吹人工智能世界末日论。人类的历史表明,人类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人类不会被机器所替代。但是,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生存技能也需要提升。就像我们曾经迎接互联网时代一样,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陈泽民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