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各地都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诸暨市推出的一项举措受到广泛关注。该市率先开发运行“一证通办”信息管理系统,市民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从出生至死亡的绝大部分涉民事项,无须提供其他证明材料。目前,占该市八成办件量的涉民事项均可实现“一证通办”,平均办理时间比改革前缩减一半以上。(《绍兴日报》7月8日1版报道、新华社7月14日播发)
“一证通办一生事”,诸暨市的这项改革,运用居民电子证件信息大数据库,应用电子签章和电子档案模式,破解了老百姓办事过程中的“自证”难题,砍掉了准备材料所需的大量时间和成本,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评价一项改革是否有创新意义,除了看实际效果,还要看它是否有质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多在整合部门资源、削减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能等方面下功夫,也取得了一些“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的效果。但是,诸暨市的“一证通办”改革,是通过大量收集、沉淀居民电子证件信息,利用电子签章和电子档案的手段,让原来分散、沉睡的大数据,充分释放出工作效率,对原来的涉民办件模式是一种本质上的改变。
表面上看,这一改革不过是运用了大数据,从技术上突破了过往的困境。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层去探究,为什么别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做?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这项改革的创新所在。这也充分说明,改革创新,除了技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把握问题导向,有没有创新突破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绝不是“原地打转”,绝不是在原来基础上“缝缝补补又一年”。改革离不开创新,创新驱动改革。现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国企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内部矛盾,推进改革困难重重,关键在于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习近平总书记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惟有把握形势,看准问题,锐意创新,才能激流勇进,突破一些改革发展中的困难,打开新的局面。
创新,意味着打破以往的习惯性认识和做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从技术层面、理念层面、制度层面进行突破。新形势下,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创新都需要大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手段,灵活转变解决问题的理念,破除制约创新的条条框框、坛坛罐罐,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增长点和驱动力。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夜功成,创新往往不会立竿见影。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尊重客观规律,不好高骛远,不临渊羡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才能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经历了从“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民间创新和顶层设计互动的实践过程。直至当下,我国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步伐仍然没有停止,守住“三条底线”、推行“三权分置”的改革仍在实践中完善。
作者:栗爱平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