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狼保姆”的一把火,不仅夺走了4条人命,也让不少雇主感到胆寒。虽然绍兴没有出现这样的狠心保姆,但整个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获得初级技能鉴定证书的不到两成,且有许多中介存在对保姆身份把关不严等现象。(6月29日《绍兴晚报》)
保姆难求,找到“放心保姆”更是难上加难,有过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既要干活利落,又要人品过硬,更要吃苦耐劳和谐相处,这样的保姆确实可遇而不可求。许多雇主一边走马灯似的换人碰运气,一边只好能忍则忍将就着用,而原本就供不应求的保姆也就越发“傲娇”:“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由于中介把关不严后续不管,整个行业缺少有效监督与制约,多有雇主与保姆不欢而散之事,甚至有雇主雇佣多年仍不知保姆底细。
“放心保姆”太少,原因并不在于雇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于行业自身存在三大短板。其一,供需结构失衡导致门槛低下。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被视为寄人篱下打零工的保姆职业缺少一种阳光平等的审视,导致高素质高技能的人进不来,整个行业的门槛无法提高,需求越来越大,供给增长缓慢,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服务水平与服务期望的差距导致优质保姆难以涌现。
其二,行业不够规范导致服务降质。中介品质参差不齐,从业人员行业规范与职业标准严重缺失,势必导致家政服务的整体质量上不去,保姆干好干坏完全是个良心活,随意性大,原则性无,标准不一。
其三,监管机制缺失导致约束之难。家政服务的市场呈现粗放状态,进出自由,随意跳槽,服务质量无法有效监督,更没有一个质量信誉评价与录入机制,也没有一个质量跟踪机制,保姆的优劣只存在于雇主的个人评判中,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家政服务行业需要提质自救,从规范化建设入手,培育一支技能专、服务优、素质高的新型保姆队伍,改变原有打零工走中介的模式,以公司化运作、星级化管理为载体,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行业自律,加强培训教育,实施准入制度,以职业信誉等级评价为抓手,建立从业人员信誉红黑榜与服务追踪机制,打造过硬的家政服务品牌。只有行业有自律,职业有约束,质量可评价,信誉能追踪,家政服务才能更透明、更健康、更优质。
(钱科峰)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