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城区集中修路要多做事先预判

2017-06-26 09:10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越城区33条道路集中大修,导致非典型性大堵车,尤其上周一早高峰,堵到百分之七八十的上班族全部迟到,堵到不少网友开始“怀疑人生”。所幸,有关部门及时召开会议紧急调整修路方案,缓解了交通拥堵。

路有破损,当然要修,既然要修,必有封道,这都在情理之中,何况要迎接国际马拉松比赛。但怎么个修法,怎样将修路带来的交通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怎样提高修路的效率与质量,尽量减少扰民,这些都值得认真思考与精心谋划。

城市道路修缮不是想修就修的私事,而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公事。既涉公共利益,自应借力公众智慧来妥善解决。提前做好功课,适当征集民意,出台配套措施,提供绕行方案,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对什么道路进行整修,都应在反复调研预判的基础上进行。何况集中整修的道路有33条之多,更需要有科学的论证与务实的推进,以最小的负面影响来换取最好的工程效果。实际上,修路方案调整也很能说明问题,调整后既尽量不影响施工和工期,也努力方便市民出行,但为什么不在大堵车前就充分考量和实施呢?

确实,涉及公共利益的民生实事,尤其是涉及面广又利益性强的项目,职能部门要多站在民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要避免似此集中修路带来的“堵城效应”,关键要从两方面着力。其一,涉及公共出行与公共利益的事务要有公众参与,特别是在有关部门把握不准或有待优化的方案面前,需要有公众事先介入与社会参与,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从民意中了解详情,从民意中汲取智慧,此过程本身就是个推广解释和引导的载体。其二,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协同作战。这次33条道路集中大修,涉及到建设、城投、燃气、自来水等多个部门,多部门在多条道路集中围栏修路,焉有不堵之理?倘若各部门能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做到有进有退,错时开工,通盘协同作战,想必“堵况”不会如此严重。

这次集中修路引发的拥堵,是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过程中的考验与检阅,或者说是今后地铁开工可能引发交通拥堵的一次“预演”,作为市民,要充分体谅与理解,毕竟城市蝶变与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今天的不便,也就没有明天的通畅,多选择绿色出行,暂改变出行方式,共同度过封道修路的“阵痛期”。

当然,像集中修路这样的城市基础建设,职能部门也应学会换位思考,在拟定方案时多考虑群众利益,多些预判少些任性,真正把好事做得更好,防止“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带来的获得感因为这样的大修大堵及朝令夕改而大打折扣。

(钱科峰)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