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城应该打造更多的体育景观,建设一定规模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打造传统体育节庆与旅游休闲结合的特色活动品牌,让户外赛事助推城市旅游,让城市景观吸引更多体育赛事
6月17日起,我市将启动城市景观提升工程,解放路、中兴路、群贤路等22条道路47公里以及两侧环境约16平方公里,都将进行整治改造。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一方面是为了迎接今年11月将在绍兴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也是我市打造“景观体育”品牌的一大举措。
近年来,在越城区和柯桥区,高档次体育场馆拔地而起,高等级的赛车场地即将启用,各类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健全,国字号的赛事频频举办……在绍兴,你会感到体育之风越刮越劲,一大波国际赛事正在涌来,除了国际马拉松比赛外,今年的皮划艇马拉松世界杯和2019年的皮划艇马拉松世锦赛也将在我市举办,这两项世界顶级皮划艇赛事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当然,更令人期待的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绍兴届时将成为分会场。高端的体育盛事频频,让我市离体育之城越来越近。
在绍兴举办的各大体育赛事,有室内也有户外,相比之下,像马拉松、皮划艇等户外赛事更吸引眼球,因为户外远程比赛是一种体育与风景的结合,与其说是一场比赛,倒更像是城市景观的展示,通过国际赛事这个媒介,把古城绍兴更好地向全球推广。由此看来,“体育”与“旅游”可以得到更完美的融合,两者互为推手,相得益彰,体育之城应该打造更多的体育景观,建设一定规模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打造传统体育节庆与旅游休闲结合的特色活动品牌,让户外赛事助推城市旅游,让城市景观吸引更多体育赛事。
体育之城还应该培育更多体育明星。随着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绍兴的体坛名人不再青黄不接,孟关良、徐东香、谢震业等体育明星已经为绍兴争得不少荣誉,然而相比于沪杭等地,显然还有提升的空间。要从体制上推陈出新,加大体育新秀的培育力度,选拔更多的竞技苗子,为我市的体育事业增光添彩。
体育之城还应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体育是全民的体育,有多少普通市民参与体育热爱运动,是衡量城市体育活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发展全民体育运动的瓶颈仍在于场地设施之局限,以及公益型体育设施的欠缺,市民的运动需求与场馆的设施制约是一对有待调和的现实矛盾。虽然如今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已向市民开放,但因管理、办证等多种原因导致叫好不叫座。而相比于一些新建高档小区,不少老小区的运动场地与设施更为简陋,虽没有发生类似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争抢场地的闹剧,但供需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缓解。
体育之城还应该有繁荣的体育产业。从高端体育赛事到全民体育运动,串起整个产业链的还必须有体育产品。体育用具,健身装备,运动品牌,这些制造产业是体育事业的又一个富矿,挖好富矿,做好实业,拉伸绍兴体育的产业链,适时规划建设一个体育特色小镇,打造“越字号”的运动品牌,体育之城才能更加完美。
体育之城还应该制订全民运动计划,规划推广体育公益项目,让快乐运动与慈善之城结合起来,当然更应该融入到“健康绍兴”建设中去,让体育事业助力于健康绍兴大目标背后的全民身体素质提升,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健康获得感与生活愉悦感,这才是建设体育之城的最终目的。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