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上云”后,数字化转型更重要

2017-06-19 09:1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企业“上云”,最终目的是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努力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挤出每一滴价值,重新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近,绍兴市信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3号文件,提出通过引导,今年新增上云企业10000家,培育省级上云试点企业20家、标杆企业10家。此举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全面构建绍兴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和服务体系及产业生态,加速绍兴制造走向绍兴智造。(6月12日《绍兴日报》)

今年时间已将近过半,要在半年时间里,完成万家企业“上云”任务,颇具挑战性,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市启动了颇具“扫盲”意味的“企业上云”巡回宣讲活动,7场活动下来,900多家企业在听课之后,对云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深切感到“上云并不神秘”。毕竟云计算不像早几年那般遥不可及,“云”已经像水、电、蒸汽一样,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企业上云只需采购云服务便可实现。

我们都知道杀手级应用程序的威力,它们借助互联网技术,颠覆了很多传统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改造意愿已经十分强烈。可是,一些企业对互联网的认知和应用,尚停留在建个官网、开个公众号或者做做电商,层次尚比较低。这个时候,政府推一把,提出万家企业“上云”计划,让企业重新认识互联网,唤起企业“上云”的热潮,意义非凡。

那么,企业“上云”究竟干什么?笔者认为,企业“上云”,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努力从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挤出每一滴价值,重新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绍兴优势产业纺织业为例,尽管量大面广,但企业纷纷感叹:成本高企,利润薄如纸片。这些年,我市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大多采用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企业品牌化等常规套路,很少有企业向数字化成功转型。事实上,我市很多纺织企业设备不可谓不先进,生产技术也逐渐升级,但生产车间里仍存在依赖“老师傅”经验的尴尬局面。如何把设备用到最好?这就要靠“上云”。把生产设备“上云”,原本“沉睡”在车间的数据,就会在“云”里不断沉淀,然后被不断唤醒。要让这些设备呈现最完美的工作状态,“云”上的数据最终将成为企业的好帮手。

对于“上云”这件事,企业不仅可从生产端入手,也可从采购与供应链、客户服务、财务、研发等任何一个业务流程切入。对于“云”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加以分析,在采购上,可优化采购流程,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在生产上,可提高工厂设备生产效能,减少次品率;既可以精准了解客户的需求,能发现他们所愿支付的价格;又能跟踪现有的库存情况,也能预测并防止新的库存问题……每个业务流程,经过大数据的专业分析,都存在着挤出最后一点利润空间的可能。原本云计算只是一种运营中的支持性工具,一旦企业应用熟练,就会转变成企业战略性武器。

“上云”能让企业“如虎添翼”,可这个“翼”要使用自如并不简单。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通过“上云”实现数字化转型,注定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付出很大代价。首先,企业要建立起相配套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其次,要对各业务领域产生的业务数据加以系统改进,建立各种数据模型,让各项数据便于获取和分析;最后,也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员工进行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培训,促使公司形成一种浓厚的数据分析文化,最终让数据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前进。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企业要精细化管理,不再单纯依靠决策层“拍脑袋”决定,更多的科学决策将来自于各项业务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在竞争中,那些积累了充足的数据,并且能够娴熟运用这些数据的企业,最终胜出的概率将会变得更大。

作者:王旭东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