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部门相继推出责任清单,“一把手”亲自体验“跑一次”,许多繁复的程序都得以简化,受到了办事群众的好评。
“最多跑一次”是一次改革,更是一次创新,在革除陈弊优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跑一次还是跑多次,作为受益者的办事群众最有发言权,审批顺不顺,资料是否繁琐,证明是否奇葩,窗口有否碰壁,办事效率如何,办事群众的点赞或吐槽才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真实评价。
群众点赞固然是改革成功之幸,而群众“吐槽”则是改革的难点。如今,随着部门责任清单的推出与内部审批流程的简化,本部门之内的流程基本上处于无障碍状态,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对接还存在鸿沟,一个涉及多部门联合审批的项目,由于大数据运作的欠缺与信息孤岛的存在,以及部门联动与配合的不足,导致程序受阻,效率偏低,成为“最多跑一次”的瓶颈所在,这也是办事群众的吐槽痛点所在。
“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推进,会遇到许多技术层面的壁垒,要把群众的痛点当改革的热点,把改革的难点当成破弊的触点,应当从“流程再造”与“互联网+”两方面同步推进。
要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把流程和手续简化再简化,凡是能后台通过信息联网获得的材料,就不必再硬性要求提供各式自我证明,凡是涉及部门之间互补共享的东西,就不必再强求群众东奔西走索取备查,凡是掣肘不利于审批精简的所谓内部规定,都应痛改积弊再造流程。要倾听民意“吐槽”,减少制度障碍,多些换位思考,少些程序流弊。
推进“最多跑一次”需要多方发力,包括以“互联网+”的思维实行线上线下并进,窗口与网络同步,能够在线解决的事情不必拖到窗口办理,能够通过线上服务来避免群众跑回头路的前期工作,都应服务前移、窗口前移,为“最多跑一次”作好铺垫。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实践中,学会倾听民意“吐槽”,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思维,从革除自身陈弊入手提高群众满意率,这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值得我们深思并践行。
(钱科峰)
作者:陈文华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