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条游线变成一个阵地,让一条铁路绽放更多华彩,城市建设的规划可以因为新干线的出现而调整得更为科学合理,景观更加美丽
老铁路,新干线。建成于1937年的萧甬铁路绍兴段即将迎来华丽转身,打造成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的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届时,一条铁路串连起三区美景,有望成为绍兴的黄金游线。
东南形胜地,山阴美景多。绍兴是一个历史文化富矿,也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萧甬铁路沿线,一路皆是水文化、酒文化、石文化、孝文化、名士文化,如同珍珠散落有待拾掇。旅游资源多而散小、难以抱团,这一直是绍兴旅游做不大的隐痛,如何把散落的风景串起来连成片也是绍兴旅游成长的破题之难。旅游新干线的提出,恰恰给这种设想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提供连片组团的抓手,载体恰到好处,绍兴旅游的新月亮终将亮出迷人的光辉。
新干线带动三区融合,带动旅游提质,带动全域旅游一体化,让绍兴旅游从走廊式迈向地毯式,将进一步深挖铁路沿线的人文历史与绍兴故事,这自然勿庸置疑。打造新干线,带动旅游发展是第一层次,更多的惊喜应该在于为城市蝶变注入新的活力与更多可能。那么,旅游新干线除了串起旅游带,还将串起什么?还将产生哪些裂变?我想至少还将带动三个方面。
新干线串起新的经济带。一条综合型游线的诞生,必然拉动一个消费市场,不仅仅是四季仙果之旅或旅游纪念品之类的有形市场,更应按“旅游+产业”的营销思维,以产业为纽带,一头挂上互联网,一头牵手新干线,让地方产业、特色产品、传统文化与新干线旅游紧密融合起来,实现“风情之旅”与“产业之旅”的联姻。就像新干线串连起的黄酒小镇、中国伞城那样,把更多有代表性的可看可消费的特色产业向萧甬铁路沿线靠拢,配套交通配套要素,打通接驳畅行的毛细血管,串起一条新的经济带,形成新的“铁路经济”。
新干线串起新的文化带。越文化从地域层面来看,以越城为核心的三区应该算是文化重地,从鉴湖文化到名士文化,从孝德文化到越瓷文化,新干线把越文化遗珍串起了大半,所以在整体开发沿线旅游的同时,应该考虑越文化的融入与呈现,有意识地让文化产业向沿线集聚或串连,前瞻性地对区域文化进行规划整合,打破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壁垒,让城市文化休闲建设的重心北移,打造一个参与性强、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新干线文化带,让越文化融入到大旅游格局中去。
新干线串起新的景观带。风景名胜是一种景观,城市建设也是一种景观,新干线带动“人气经济”,在加快三区融合的同时,也为城市疏通了一条新的血脉,这条血脉必将成为城市建设新的风向标,横贯东西,跨江越湖,与建设中的地铁对接,与城市新区域融合。萧甬铁路沿线将形成强大的磁场,我们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让一条游线变成一个阵地,让一条铁路绽放更多华彩,城市建设的规划可以因为新干线的出现而调整得更为科学合理,景观更加美丽。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