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蹿红,显示出老百姓的巨大需求,也补上了公共自行车的短板。政府部门应尽早将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这些天,共享单车成了绍兴街头巷尾的一个热词。先是摩拜单车准备在绍兴试点,接着是小鸣单车抢滩登陆,然后市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商务局等多部门决定在越城区范围内,由摩拜公司先行投放500辆共享单车开展试点,试运行时间为两个月(4月26日《绍兴晚报》)。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桩”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给城市秩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我们走在共享单车盛行的城市街头,不难见到共享单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成一片的场景。乱停乱放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共享单车发展的一个因素。
要怎样才算停放妥当呢?就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只管投放赚钱。有可能的话就要像公共自行车一样设立一对一的固定停放地点。做不到这一点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在以前,购物车的堆放一向是超市工作人员头痛的事,顾客往往是拿掉自己的物品以后就随地一放了事,而大润发超市推出了“一元租凭”服务,只要把购物车按要求放好即可自动退还“一元硬币”,无形之中就破解了购物车无序堆放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收集购物车的劳动强度。那么,共享单车不妨以技术力量来作出示范引导,通过查询系统显示周边适宜停放的地点,甚至可以事先摆放固定的单车模型,督促大家依次规范停车。
共享单车蹿红,显示出老百姓的巨大需求,也补上了公共自行车的短板,政府部门应尽早将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管理范畴。上海的做法是,在街头画出白线区作为共享单车专门停放点;深圳在全国最早制定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并建立“深圳交警自行车用户诚信平台”,将存在交通违法的单车用户纳入平台黑名单,企业可以依据“黑名单”信息及时调整用户的信用分、提高租车费等,而交警部门可以利用企业的大数据对违规用户进行处罚。
“扬长避短”是公共管理的特质,只要处理得好,共享单车也可以不是城市治理的麻烦。事实上,不管每个个体多么独特,只要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总能达到一种整齐的状态,从而展示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和谐之美。整齐停放的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无疑就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徐振宇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