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老人登报“求陪伴”有感

2017-04-24 15:42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据报道,在杭独居多年的张阿姨,近日通过媒体寻人抱团养老。今年69岁的她,没有老伴和子女,独自住着131平方米的房子。消息刊登后,应征者不在少数。

这位老人尽管有宽敞的住房、衣食无忧,但因孤单一人,总有一种失落、空虚、孤寂的心绪,一天到晚或无所事事,或忧心忡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物质贫乏做不到“老有所养”,精神空虚同样做不到“老有所养”。而“求陪伴”传导的是一种排解孤独的真切呼唤,这不仅是其个体的声音,也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心声。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空巢”的关爱问题日益严峻。保守统计,我省独居、空巢、高龄老人数量已经超过200万人。他们因子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居住,常年无人陪伴,精神落寞、备感孤独。孤独是空巢老人最大的天敌。寻觅良方,关爱老人,是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笔者以为,建立民间陪聊群,不失为一种解闷的有效方法。我一位朋友的母亲,一人在家生活尚能自理。每到晚上年龄相仿的邻居老妪都会到她住处看看电视,聊聊天,因年龄经历相当,所关心的问题类同,“感同身受”甚至“同病相怜”,同为赋闲无事人,有的是可打发的时间,有的是唠来叨去的话题。从实际效果看,如果有促膝谈心的老友相伴,无疑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类似“求陪伴”的做法,媒体也有过报道。为排解空巢老人的孤独和无助,沈阳市铁西区启明社区76岁的老劳模崔汝棠主动陪空巢老人聊天,并逐步串联20多位老人组成“老年陪聊队”,很受老年人欢迎。这种“老年陪聊队”颇具示范意义。

我们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多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在设定自我前程的时候,也要将“和家庭团聚”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功名利禄,却扔掉了最起码的孝道和人伦精神。

作者:董柏云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