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水库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我市兴建的557座水库,总库容达155751万立方米,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让水库在“五水共治”的“防洪水、保供水”中多建奇功,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我市地处浙东沿海,水系源短流急,降雨时空分布又很不均匀。对于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水库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我市兴建的557座水库,总库容达155751万立方米,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让水库在“五水共治”的“防洪水、保供水”中多建奇功,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科学调度,智御流域洪水
我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有19座,控制集雨面积2620.6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31.7%,总防洪库容达38964万立方米。这些水库犹如一个个布局精妙的棋子,设置在防洪的要害地带,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2005年9月10日,受“卡努”台风袭击,新昌县长诏水库15小时内降雨269毫米,入库洪峰流量2415立方米/秒,接近50年一遇标准,洪水总量7140万立方米,水库水位猛涨7.59米。其间,经过监测预报和调度,控制水库最大下泄流量176立方米/秒,削峰率92.7%,有效保障了下游新昌江和曹娥江的防洪安全。如果没有长诏水库的拦蓄,下游许多堤防、村庄将被冲毁。
水库是防洪工程体系中的第一道屏障,是防御洪水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我们要做好科学调度工作,充分发挥水库在防御流域性洪水中的巨大作用。首先,要严格执行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和上级防汛指令,进行水库调度运用。在汛期,除调洪外,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其次,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水雨情监测,做好洪水预报,增强调度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视情况及时做好预泄和关闸拦洪等工作,承担好重要的拦洪错峰任务,努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二、建库拦洪,保障城乡供水
保障城乡供水是水库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都是依靠水库拦蓄的降水,才吃上了安全的饮用水。据统计,全市城市人口和91.4%的农村人口都靠水库供水。
汤浦水库从2013年起,年供水量都在3亿立方米以上。2013年10月5日至7日,在“菲特”台风期间,水库累计降雨156.7毫米,最大入库流量1053立方米/秒,累计入库洪水7714万立方米,全部拦蓄库中,不仅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更为下半年供水提供了保障。2015年2月28日,因此前雨量持续偏少,水库水位降至年度最低水位23.65米,逼近供水预警线,后因连续拦蓄几场春雨才解除告急状况。
新昌县钦寸水库是今年新建成的我市最大水库,刚刚于3月17日下闸蓄水,自古自由流淌的江水得到有效控制,下游黄泽江再也不会发生像1988年7月30日那样的特大洪灾,每年可向宁波供水1.26亿立方米,向我市境内下游地区供水5057万立方米。
我们不仅需要管好现有水库,还要建设新的水库。据测算,单是绍兴市区2020年就存在0.56亿立方米优质用水缺口,迫切需要通过新建水库来解决。汤浦水库要加高2米,新增库容2800万立方米;上虞区隐潭水库要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到2020年具备开工条件,新建一座总库容78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同时,要早日开工建设新昌县丁村、牛厄潭等小型水库,做好嵊州市甘霖水库、新昌县镜岭水库等储备项目。
三、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我市大部分水库建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材料等条件限制,经过多年运行,陆续出现病险隐患,主要集中在坝体渗漏、启闭机失灵、迎水坡冲刷、溢洪道不达标等安全问题上,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对水库大坝安全和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从2003年起,我市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到2016年底已完成351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和恢复有效库容约1.86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了一座汤浦水库。
诸暨市石壁水库2002年鉴定为三类坝,水库长期限制蓄水,不能充分发挥设计效益。2007年7月,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后,抬高拦蓄洪水位6.8米,增加防洪库容1200万立方米,水库从2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洪水全蓄,大大提高了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在2007年10月“罗莎”台风中,水库就拦蓄全部洪水。
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既是确保水库安全运行的需要,又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需要。各水库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经鉴定为“二类坝”、“三类坝”的水库,应制订和落实安全应急措施,及时组织除险加固,限期消除安全隐患。对未定期开展安全鉴定的水库,应限制、调整水库控制运行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完成诸暨市陈蔡、安华2座大中型水库和8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展50座水库安全鉴定,水库年病险率控制在3%以内。
作者单位 市水利局
作者:吕永江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