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小学生的数学题答案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原题是“妈妈买回5块饼分给兄弟4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呢?”一名小学生的答案是“可以分妈妈一块”。对于该答案究竟应不应该给分,网友持不同意见。据网络投票调查结果显示,88%的受访网友认为孩子有爱,应该给满分;12%的受访网友则认为这是数学考试,答案错误就应该给零分。(3月28日《南方日报》)
从调查结果分析,大家都认为“可以分妈妈一块”有理,在为孩子的情商叫好。但问题是,这不是社会分析题,也不是语文作文题,这是标准的数学题,要么对,要么错,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数学是门严谨的学科,岂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那种“要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坏了“数学”的规矩。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开不得半点玩笑。事实上,批改数学题最不能给的就是“可以分妈妈一块”这样的人情分。
这就像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规矩。拿交通来说,交通能否顺畅,出行是否安全,取决于人、车、路、管等诸要素的稳定和协调。这其中,规矩意识至关重要。貌似现在交通管理的规矩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但仔细分析起来,“不违停”“不占道”之类都是最基本的驾车规范和起码的文明要求。在现代社会,当我们享受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在不断经历各种阵痛:交通事故多发,城市道路“吃紧”。尽管教训比比皆是,但有些人仍我行我素,视交通法规为无物,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公共交通的规矩意识,骨子里没有真正树立对规矩的信仰。而要维护交规的严肃性,交警执法更需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万万不可“选择性执法”。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有规矩、靠法治的社会,才是一个文明的、诚信的社会。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规矩和法治是保障我们享受发展成果的前提。而只有从主观上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才能持之以恒地自觉遵守。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更要从“娃娃抓起”。
一位网友提出了批改这道数学题的解决方案:本题扣5分,最后总成绩加5分给予特别奖励。可是这样的做法是把“人情”放到了“规矩”之上,必然会助长“人情社会”,与规则意识背道而驰。
作者:徐振宇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