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萧山旅游借势“越文化”是个什么信号?

2017-03-26 09:36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3月17日,萧山旅游推广活动在绍兴举行,令绍兴旅游界颇感惊讶的是,萧山对外旅游推介中的吆喝重点竟是“古越文化”,勾践、西施、贺知章、任伯年等名人资源均被萧山借力助推旅游业。(3月18日《绍兴日报》)

萧山与绍兴早有渊源,秦统一中国置会稽郡时,萧山地域就归属于会稽郡,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萧山县,归属越州,此后一直在绍兴辖下。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划属杭州。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讲,萧山确实是古越文化的一脉,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勾践、西施却跟萧山没多大关系。

曾经在绍兴翼下成长的“小弟”,如今翅膀硬了回过头来抢“大哥”的资源,打着“越文化”的牌子把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此举是非且不论,但其释放的几个信号却不容忽视。其一,绍兴的文化资源太过丰厚,特别是名人文化的价值之高更是令人垂涎,以至于早就不属绍兴的萧山依然不愿在历史文化上“断奶”,借着历史上曾是绍兴籍赚人气拓市场。其二,“越文化”并非是故纸堆里的资料堆集,而是活在当下的重要资源,承接千年历史,续写名人文章,萧山从中尝到了甜头,绍兴文化在萧山激活无疑贡献巨大。

《晏子春秋》有云“橘逾淮为枳”,如今,邻县萧山移花接木变“枳”为宝,而绍兴的越文化之“橘”还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这是“小弟”给“大哥”上的一堂启迪课,也是“拿来主义”者给文化优越者敲响的一记警钟。

怎样让越文化的“橘”好看又好吃?怎样让积淀深厚的古越文化转化为网红式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需要有规划上的大思路、定位上的新方向,要把过去与将来连成一线,把古与今、山与水、名人与城市、文化与特产、传统与创新等完美结合起来,深耕古越文化资源,擦亮绍兴旅游品牌,攻守兼备扬长避短地把历史名城转化升级为旅游名城。

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及时警醒为时未晚,但愿我们能从萧山向越文化的借力与借势中,得到不一样的发现,感到奋起直追的紧迫。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