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村镇”转变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实现了“零占耕地”,减少了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是对“保护与保障并举”的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探索,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近日,诸暨市首个“坡地村镇”省级试点项目——同山园田里度假酒店项目获批,获得12亩专项用地指标,并已完成建设方案审批,将成为绍兴地区首个具有“坡地村镇”完全意义的建设项目。(3月23日《绍兴日报》)
所谓“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就是按照“零占耕地”的原则,在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探索低丘缓坡利用新方式,依坡就势,把房子“种”到山林中去,形成“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林、田、城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产业园区,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景观。
“坡地村镇”的好处,在于在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发展建设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能逾越,这是底线,也是红线。“坡地村镇”转变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实现了“零占耕地”,减少了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是对“保护与保障并举”的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探索,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对于人多地少、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来说,意义不可小觑。
“坡地村镇”改变了过去削峰填谷、大挖大填的坡地开发模式。对坡地的利用,早已有之。但之前的开发模式,对植被、地形地貌的破坏较大,在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并不适宜。“坡地村镇”强调的是在生态化、宜居性、美观度引领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坡地资源,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环境,避免对建筑周边原始生态用地的占用,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并进一步使之得到合理保护。
“坡地村镇”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青山高耸、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的生活环境,是今天的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要求,而“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独特建造模式,低密度、小规模、点状建设的方式,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
“坡地村镇”可以是新建项目,也可以与农村老旧住宅改建、扶贫开发相结合,鼓励并引导百姓生态移民到山上,或规划整村搬迁,这对消除危房、整治空心村、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大有好处。
“坡地村镇”建设要遵循“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原则,巧借山水。即让建筑实现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的建设规划布局;将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
“坡地村镇”建设的难点,在于在斜坡上建房对房屋质量要求更高,设计、建造难度也更大;要处理好地形地貌给建筑施工、交通组织、生产生活带来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相关成本和难度的增加;供排水、电力、煤气、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也需花费更大的代价;如何保证项目、居民的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坡地村镇”开发也要适度和科学,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和评估,落实防治措施。
作者:关育兵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