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网民对全国两会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开幕前的舆论热度指数从2014年的76.67上升到了2017年的90.62;网民对两会持正面评价的比例从2014年的80.7%上升到2017年的93.6%。(3月7日新华社)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各种有利国家发展、有利社会民生的好消息、好声音不断从“两会”的会场中传递出来,与会的代表委员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就各自关心的话题,提出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与“两会”会场内热烈而又民主的参政议政氛围相对应的是,“网上两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与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两会”有所不同的是,主持“网上两会”的都是国内各大权威主流网络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各省市的主要新闻网站。事实上,早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各省市的主要新闻网站,就以各种形式向网友征集与“两会”相关的话题。而富有强烈表达意愿的中国网民,更是抓住这种网络参与“两会”的机会,将自己以及身边人关心关注的事,通过网络途径表达出来,力求在“两会”期间,自己的声音和关切的事项,能够被高层所关注。
正是得益于中央各大新闻网站以及各省市主要新闻网站正面而又积极的引导,中国网民参与“网络两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目前各大主流新闻网站所反映出来的数据看,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反馈给“两会”以及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意见,保守估计超过一千万条。各大主流新闻网站再经过认真仔细的甄别和梳理,一方面把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反映给相关的部委领导;另一方面,邀请“两会”的代表委员、相关专家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再制作成适合网络受众阅读的形式,放在网站首页的重要位置,供网民及时浏览。
可以看到,凡是中央各大新闻网站首页关于“两会”的报道,尤其是与网民互动性强的“两会”报道,阅读量、点赞量以及跟帖评论量,都远超于其他类别的报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网民对于“两会”的评价积极向上的比例很大。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内参政议政,是一种民主,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其中,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民主。当“两会”会场内的民主与场外的“网络民主”形成共鸣、达成共识,并且能够运用到治国理政、改善民生的实际中去,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网上两会”推高了中国的民主系数。因为,每一个网民通过网络途径参与到“两会”进程中的故事,都是深刻反映中国民主进程的好故事。
作者:江成中 编辑:俞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