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在10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李克强以详实的数据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及今年的重点工作部署。据统计,现场共响起了40次掌声,平均2到3分钟一次。更有细心的记者观察到,报告期间,最长的一次掌声响起在“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对老百姓这个颇为关注的话题的表态,引发了场内足足11秒的掌声。
每到“两会”召开期间,不仅所有关心关注“两会”进程的中国人,都会把自己的时间表调整到“两会时间”,就连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中国的“两会时间”转,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平台获取“两会”相关的资讯。尤其是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举世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的媒体之所以对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关心,不是因为他们要跟着中国发展的节奏走,而是能够从中找与他们国家利益相关的关切点。包括中国宏观政策的走向、经济和体制改革的调整、外交和军事战略的重心转移,无一不牵动着西方发达国家政要和媒体敏感的神经。
作为本身就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大多数群众而言,自然与西方国家和媒体的关注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对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多的则是建立在家国情怀基础上的一种满怀期待。因为,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新的一年国家发展规划的蓝图,更能从中与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利益关切。用句比较时尚的网络语:就是能够找到获得感。
就像人们期待和预料的一样,今年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还是一如既往地顺应和满足了民生诉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总理“报告”中承诺的、“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内容。作为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人们对于“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收取,早已诟病已久。但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各大通讯运营商迟迟不予明确的回应。因此,这项关乎中国亿万手机用户利益的大事,也只能从国家最高决策层面来推动。
表面看来,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对于单个手机用户而言,数额并不多,但是对于平衡手机用户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而言,却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红利。同时,对于总理“报告”中所说的“扩大国内需求”,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毕竟,在一个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消费行为,是以良性的互利为驱动,绝不是靠一时的垄断而“屈从”。
“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多达40次的掌声,很能说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接地气、有温度的好报告: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群体,从中获取的“获得感”都是满满的。
作者:江成中 编辑:俞朝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