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常态化的“只跑一次”还须换位思考强服务

2017-02-22 16:30

来源:绍兴网

近日,我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正式公布,28个市级部门单位的671项办理事项统一喊响同一个口号:“办这些事,最多只跑一次。”至今年4月底,还将公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到年底前实现简单事项100%的“即来即办”。(2月17日《绍兴日报》)

向社会公开承诺“办事只需跑一趟”,不仅有承诺的勇气,更需要有践诺的底气,从大规模“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推出,以及分批实现即事即办的目标来看,一站式服务正在走向常态化,政府部门在服务群众贴近基层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这批“只跑一次”责任清单的公布,最得益者自然是省心省力省时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可以说这是实践群众路线的一个生动范例。

找部门办事能否真正做到一次性办妥,这其实取决于事项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服务窗口的工作效率与办事群众的材料准备情况。如今,服务窗口的工作姿态在即事即办甚至“零上门”的公开承诺中得到了很大改进,也就是说,“最多跑一次”的承诺彻底铲除了办事效率低下与部门责任扯皮的土壤,使办事流程高效化得到了根本的保证。那么,办事群众材料准备如何不打回关的课功又该怎样增效提速?根据“最多跑一次”的前提条件可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是必需的,但现实中群众跑多次打回关的症结恰恰就在于申请材料准备的不充分,或者准备得不符要求,最终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乃至于迁怒责任部门存在服务短板。

近些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府职能有了很大的转变,各部门单位的办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却为何群众还常跑回头路?常有生怨气?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办事流程低效或工作人员拖沓,而是群众对所需材料与专业要求不够了解,又无人指点,只能多跑几次长记性买教训,才能变成“只跑一次”的“熟练工”。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专业的办事群众,两者之间如何达成“最多跑一次”共识,我认为承诺事项的部门除了在提高窗口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应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让各种申报材料删繁就简,同时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方式打造在线咨询平台,让内行人为外行人的材料把关,让业内人士为外行群众的“只跑一次”指点迷津。

某些与群众接触密切的热点部门,其周边常见“黄牛”成群,且驱之不去、抓之又聚。究其根源,不在于“黄牛”之可恶,而在于办事之复杂,材料之麻烦,普通群众往往因为“业务不精”而多跑冤枉路,才导致中介营生的繁荣。由此可见,常态化的“最多跑一次”固然见证了部门与单位的效率意识与服务承诺,但要真正让群众在这个新常态里获得满足感,还得换位思考,多了解群众办事难的苦楚与症结,做好对接,补好短板,把好事办好。

作者:苏小坡 编辑:俞朝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