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如何把工匠精神嵌入领导干部的工作理念中,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从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层次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耐心和专注的坚守精神。领导干部作为宏观统控微观的实践操作者,其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执行“母本”设计者的意图,使之实现出来,让“母本”具体化、成品化。它要求“工匠”具备长期坚守、业精于勤的基本精神,也是古人所云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基本谋事与成事态度。
从领导干部道德层次看,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和负责的敬业精神。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操作者角色,“工事”要做到精益求精,对自身承担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事”作为“己事”来担当,既不敷衍了事,更不投机取巧。领导干部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投入,以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态度来付出,才可能抵抗工作中人性阴暗面的涌动,最终使“工事”完善、精致。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敬业精神,是从业者敬畏自己的职业、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高质量完成各项分内具体工作的基本精神姿态。
从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层次看,领导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既需要有工匠专业水平,又要有工匠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和超越事功的体验。小到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高质高效的创造,大到做好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都是工匠精神。领导干部作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敏锐观察各种复杂形势,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思维、观念的创新来推动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从而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由此观之,工匠精神不仅企业需要,领导干部也需要。领导干部推崇工匠精神,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持重;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领导干部锻造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当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气躁。领导干部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土壤,也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科学定岗定责,让领导干部不怕出错、敢于负责,发扬真干、实干、苦干的精气神,在笃定踏实、专业敬业中提升战斗力,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中提升创造力。
作者:朱虹瑛 编辑: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