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慈善之城”长盛基因在于民间有爱

2017-01-03 10:3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绍兴从来不缺关怀与大爱,无论是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还是助学、助医、环保与文化志愿服务,都有着爱的暖流与心的辉映

12月28日,第五届“浙江慈善奖”颁奖,作为“七星级慈善城市”的绍兴再次绽放慈善光华:全市共有17个组织、个人和项目获“浙江慈善奖”,获奖者首次实现各区、县(市)全覆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12月29日《绍兴日报》)

绍兴的慈善基因历来强大,早在2012年就入选中国慈善城市百强,并跻身慈善城市的最高等级“七星级”。如果说等级之高代表着质量,那么这次获奖之多则是质量之外有数量了,而且从获奖者来看,既有捐赠巨款的企业家与爱心企业,也有各种民间公益组织与公益服务项目,当然也不乏力量微薄但精神可嘉的普通市民。值得欣喜的是,草根级的民间慈善组织获奖不在少数,这无疑是一个城市爱心普照的真实体现。

绍兴从来不缺关怀与大爱,无论是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还是助学、助医、环保与文化志愿服务,都有着爱的暖流与心的辉映。除了春运窗口的红马甲、公共场所的志愿者、交通文明的劝导员,还有更多并不直观但持之以恒的爱心一直温暖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中国好人榜里屡屡看到绍兴人的身影,从外来务工者年年候鸟式归来的眷恋中,从柴立河一家的悲喜交加中,不难发现绍兴这个慈善之城流动着爱的涓涓细流,企业在反哺社会,实业家在感恩社会,民间力量在积极开展互助与关爱,以一片心一点爱的“微慈善”提升城市温度,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慈善精神。

一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慈善之城”,并不在于企业家为慈善捐了多钱,也不在于拥有多少个陈光标,而是体现在有多少市民自发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有多少急难之人从民间慈善中获得了帮助与救援,只有以大众的慈善获得感与参与度去评价爱心指数,才能客观反映小城大爱。毫无疑问,从绍兴近年来屡屡上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爱的故事”里,我们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答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慈善之城的长盛基因在于民间有爱,丰满而细腻且源源不断的关爱。

一次冷漠的围观,足以让城市温度降至冰点,一次陌路相逢的互助,可以让城市文明升华。站在七星级慈善城市的高位上,站在全省获奖数量第一的新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将慈善进行到底,要通过慈善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以及慈善互动回报机制的建立,通过公益宣传力度的加大与慈善之星的表彰,营造慈善惠人心怀感恩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慈善点赞慈善,不在于奉献多少,只在于心中有爱,让点点滴滴的微慈善去化解人际冷漠的坚冰、化解人际关系的隔膜,这才是真正的慈善力量。

慈善不是哪一个机构或哪一个群体的事,慈善也不是一种作秀与贴金,而是一种人人皆可为之的爱的信仰与奉献,如果今年绍兴所获的17个浙江省慈善奖能够激发出更多微慈善微爱心,激发起更多民间爱心互动与慈善参与,则意义和影响远在获奖之上。

作者:钱科峰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