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什么说,绍兴是一匹奔马?

2025-11-23 09:38

来源:

在中国城市竞速的赛道上,总有一些身影,起初并不引人注目,却在弯道处悄然发力,以持续而稳健的加速,展现出后发先至的韧性。

绍兴,便是这样一位选手。

当人们的目光仍习惯性聚焦于杭州、宁波时,绍兴已开始它的冲刺。五年间,绍兴GDP总量从2020年的5964亿元,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8369亿元,居全国第33位。2025年前三季度,绍兴全市生产总值6416亿元,增速稳居全省第二。

一串串逆势上扬的数据、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成就,不禁让人重新思考:这片看似静水流深的土地,究竟奔涌着怎样的能量?为什么说,绍兴是一匹奔马?

(一)

奔马的动力,源于产业升级的“换引擎”智慧。

过去,绍兴凭借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先发优势,一路高歌猛进,书写了许多“高光时刻”。但奔马之强,不只在于直道冲刺,更在于弯道转向的智慧与勇气。

如今,绍兴的产业进阶路径清晰而坚定:

传统产业逐新。聚焦纺织印染、化工、金属加工等重点传统产业,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提前一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新兴产业育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3%,撑起工业经济“半边天”。

未来产业储新。围绕“5+2”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各地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开辟“新质”赛道,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氢能储能、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产业加速形成“新质”梯队效应。其中,低空产业从“无中生有”到“风生水起”,2024年全市低空经济总产值达150亿元。

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为这匹奔马注入了最核心的驱动力。

(二)

奔马的耐力,见于内生发展的“强造血”能力。

外引固然重要,内育更是根本。绍兴的发展逻辑,正从“借力腾飞”转向“自主奔跑”。

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从2023年开始,“内生项目”成为绍兴抓经济工作的高频词汇,全市各地立足特色产业、平台优势,目光向内挖潜力、激活力,投资规模持续放大。

以2025年为例,全市新建内生项目189个,较2024年增加43个,计划投资额1029.6亿元,亿元以上内生项目投资额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盘子比重超七成。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本土企业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更折射出绍兴营商环境的深层竞争力。

当企业不仅愿意留下,更敢于投入、勇于扩张,一座城市的发展就拥有了最稳定的“压舱石”。这正是绍兴作为一匹奔马最可贵的耐力所在。

(三)

奔马的底气,蕴于藏富于民的“厚家底”实力。

一匹奔马能否行稳致远,最终要看其根基是否扎实,气血是否充盈。

绍兴的底气,来源于肥沃的“民富”土壤。

2024年度,绍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579元,位列浙江第一,分别比杭州和宁波高出223元和469元。同时,绍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98元,位列全省第三。

尤为重要的是,近年来绍兴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系列方案,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2,缩小0.03。绍兴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共同富裕。

这份底气,更体现在民企的活力上。

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绍兴全市83.6%的税收、75.6%的GDP、89%的省级技术创新成果、88.8%的就业、96.8%的市场主体,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新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绍兴共有11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三。截至2025年10月,绍兴拥有上市公司80家,数量与合肥、长沙、武汉等GDP万亿级大城比肩,展现了本土民营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民富力强,正是绍兴奔涌向前的最深底气。

(四)

2022年初,绍兴立下五年内跻身“万亿之城”的宏愿。这也意味着,2026年,就是冲刺之年。

目标在前,曙光已现。如今,这匹奔马的“引擎”智慧升级、“心脏”强劲有力、“体魄”气血充盈。

我们期待,这匹不事张扬却始终向前的奔马,将积蓄已久的势能转化为叩开万亿大门的决胜动能,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