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鲁迅也要“戒烟”?

2025-08-26 07:13

来源:

绍兴鲁迅故里门口有一面绘有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的墙,因其独特的设计,早已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很多游客在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墙下拍一张“给先生点烟”的打卡照。

然而近日,这面墙却因被游客投诉而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一)

8月20日,控烟志愿者孙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当,理由是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有误导青少年之嫌。

8月22日,孙女士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画面换成鲁迅右手握拳伏案版画。

此事迅速在网上发酵传播,网友对此事观点不一。有人支持投诉,认为公共场所的吸烟形象应慎重处理;但更多人表示不理解,网友普遍认为这是过度解读,调侃“鲁迅那么多值得模仿的点,偏偏你只看到他的烟”。还有网友认为,如此滥用投诉权也是浪费公共资源,只要自己看不惯就投诉,只要影响到自己利益的都干涉,这要不得。





8月25日,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今天一上班他们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一张旅游名片,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

目前,孙女士在社交媒体上那条原本置顶的关于鲁迅夹烟墙的文章已被删除。

(二)

墙画上的“鲁迅夹烟”,要摁灭吗?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鲁迅的形象总是与指间袅袅升腾的烟雾交织在一起。这位文学巨匠的照片中,几乎有一半以上都能见到他手持香烟或烟斗的姿态。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已成为他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秋夜》里,他写道:“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在《一觉》中,他又说:“我疲劳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这些文字,是一代巨匠在烟雾中淬炼思想的真实记录。

掐了鲁迅的烟,谁来点燃思想的火。

再则,抽烟的烟雾意象,在艺术上常被用作思考的催化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试图将这一细节从鲁迅形象中剥离,既是对历史真实的不尊重,也是对这幅版画艺术表达的损害。

孙女士建议将烟换成拳头,看似在塑造“斗士”形象,实则是对鲁迅精神的矮化。一幅墙画,误导不了青少年。狭隘的尺子也度量不出真正的高度,与其盯着鲁迅指尖的烟卷,不如关注鲁迅被画上墙的真正意义。

(三)

那么,这是正当讨论还是浪费公共资源?

互联网时代让很多普通人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投诉、举报比创作、发明更简单,也更容易得到关注。近段时间里,类似的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投诉举报频出,占据了本不该有的社会注意力,也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宣传控烟是一回事,拿控烟来绑架鲁迅先生、限制艺术创作,让相关部门疲于奔命,那是另外一回事。

脱离了历史背景、背离于公共记忆,那些看似“正确”的举报,都应该被落实吗?投诉与发声是公民的权利,但权利行使需有边界与理性。对于公众的意见和投诉,相关管理单位和机构,既要善于及时采纳合理意见,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定力,在网络喧嚣中做出理性的决定。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厉燕军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