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世界聚焦!比亚迪与绍兴同下一盘“中国智造”大棋

2025-05-01 07:19

来源:

(一)

春风有信,春意正浓。

前有“甲亢哥”中国行绍兴甜妹拿下MVP,后有比亚迪美洲商务大会在绍兴启幕,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在江南水乡

西白山盘山公路试驾场上,腾势Z9GT凭借智能电控悬架在连续发卡弯中游刃有余;澄潭江里,仰望U8轻轻松松“游”到对岸……

这次,绍兴递出了一张更加立体的名片:它不仅有黄酒飘香、兰亭墨韵,更涌动着澎湃的产业动能。全球170余名客商在嵊州见证了比亚迪和绍兴的双向奔赴,一场盛会展示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呼啸向前的“中国速度”,也传递出“中国智造”的信心和底气。

(二)

与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手牵手,绍兴的实力就藏在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赞誉里:“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开放优势明显,政策保障周全。”

这并非客套之言。当总投资13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当企业连续5年追加投资,签署永久战略合作协议,将华东最大的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基地落子于此,背后是这座城市“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产业谋略,亦是不遗余力的营商支持。

2025年一季度,绍兴GDP以7.2%的增速领跑浙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行业优势明显。在新能源汽车这条万亿赛道上,绍兴布局良久,产业链聚“势”成群,构筑起“上下同欲者胜”的竞争“杀手锏”。

以嵊州为例,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其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早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支柱。据统计,嵊州市市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26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38家,新能源产业平台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相关产品年产值近500亿元。

此外,嵊州还重点打造“三侧五业”的新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形成以比亚迪为链主,以浙江海威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力量的集群体系,为“中国智造”大步走向全球市场助益。

(三)

池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作为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关键落子,嵊州不仅将产业链优势发挥极致,更将服务企业作为发展的“生命线”。

嵊州市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

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仅用10个月便建成投产,“绍兴速度”让王传福深切感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比亚迪上游企业,浙江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是章汉明同样感触颇深,“我们海威二期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不到一个月,再次刷新了我对‘嵊州速度’的认知。”

这段时间,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化工园区内动静不小,建设者正为绍兴市鸿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一期项目投产做最后准备。相关负责人一边督工,一边开启了“夸夸模式”,“我们考察过五省八地,最终选定嵊州。”

绍兴市鸿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在他看来,绍兴嵊州区位条件优越,物流成本较中西部可降低40%,营商环境也很贴心,化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让项目提前半年启动,预计6月就能完成设备安装,今年年底进行投产。

如今,“有问题,找专班”已成为嵊州企业的共识。针对新能源装备产业,当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组建“百亿产业基金”,用于股权投资。同步打响“嵊利办”“馨服务”政务服务品牌,通过审批流程再造、法治环境优化、市场秩序规范,系统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数据显示,2024年嵊州“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攀升至99.5%。

(四)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李白的赞叹穿越千年,如今的绍兴,正以新能源产业的澎湃浪潮续写传奇。

当比亚迪的电动大巴载着全球客商驶向未来,剡溪两岸的青山绿水间,升腾起的不只是“一投再投”的项目,更是业界龙头与产业强市携手共进的雄心。

在比亚迪美洲商务大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柯绘出蓝图,新能源赛道不止有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即将爆发的储能赛道,比亚迪第一个专门为储能做的生产线就落地在此,加上绍兴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还会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发展空间无限拓展。而这,或许就是"强强联手"的深层密码。

绍兴正与比亚迪一道,抓住产业变革的关键期、窗口期,同舟共济持续发力,携手为“中国智造”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屠妍婷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