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惊蛰。春日如约而至,绍兴又将乱花渐欲迷人眼。
早段时间,绍兴柯桥瓜渚湖公园里的红梅花开得热烈奔放,引得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打卡。眼下,这里更加令人期待的 “郁金香花海” 即将盛装登场。今年,瓜渚湖新增30余万颗郁金香种球,种植面积扩至约6000平方米,70个品种争奇斗艳,搭配5000株洋水仙、5000株羽扇豆等花卉,将构建出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预期周末日均游客量将超过3万人次。
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在新昌县沃洲镇梅林山村、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漫山遍野、红白相间的梅花,涌动着盎然生机与蓬勃活力。柯桥王坛镇的千亩香雪梅海景区更是每年初春赏花的好去处。这里的东村拥有国内梅树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梅园,达6500亩,种植30余个品种。自2月17日“香约梅海”乡村共富月活动启动以来,已吸引超10万人次赏梅。
春色初显,花事不断。绍兴的春天,“花”样十足。接下来去越城区的宛委山赏樱花、吼山看桃花……都将一路繁花,人潮涌动。
(二)
赏花季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文化与消费的狂欢。去年数据显示,瓜渚湖公园花海旁周末开放的“共富集市”成为爆款,游客可品尝印山陵水蜜桃冰淇淋、谢家桥非遗大糕、黄酒棒冰等特色美食,参与 “簪花” 拍照、汉服古筝弹奏等特色活动,沉浸式感受春日美好。3月一周内,瓜渚湖游客量达到近50万人次,不少摊主周末一天营业额可达3000至5000元,收入可观。
王坛的“香约梅海”景区内,28家农家乐已形成“一条街”,游客可品青梅酒、尝梅子酱,参与“认养一棵梅、共享梅 (美) 时光”公益活动,通过云端养护助力乡村共富。
在嵊州剡湖街道,梅花开成风景,催生“拍花+非遗”“赏花+潮流运动”等多种消费新场景。
绍兴各地积极尝试以花为媒介,将旅游、文化、消费等元素深度融合。这种“赏花+文化+消费”的新业态,既能进一步提升赏花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又能有效带动景区周边百姓增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赏花经济共富模式。
(三)
如今,“乡村微度假”的概念正在兴起。这是一种以乡村为载体,融合自然生态、文化体验与休闲娱乐的新型短途旅游模式。而赏花游正是“乡村微度假”的一大亮点。
上虞区覆卮山梯田的油菜花开时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位于覆卮山巅的东澄村,借“花”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配套硬件设施和引进业态日益时尚,咖啡馆、茶馆、饭店、民宿及露营区一应俱全,让游客能深度领略乡村春日魅力。
位于鉴湖之畔的柯桥区柯岩街道叶家堰居,每年仲春,“湖畔看书位”常常满座,“逛书店 + 赏油菜花”的独特组合受到游客青睐。
实践表明,“赏花经济”与乡村微度假互相加持,可以更好地激活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通过产业链延伸、文化赋能和场景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四)
花开花落自有时。
绍兴“赏花经济”虽然芬芳馥郁,如火如荼,但是也面临着花期有限、季节性强、部分景区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要想把这篇花样文章做好,还需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比如通过科技赋能,延长花期;比如融合多元业态,丰富四季体验;比如开发花卉衍生品,提升附加值;比如策划品牌活动,打造差异化IP……只有通过“花期+产业”“观光+消费”“流量+留量”的多维创新,才能把赏花的短期盛况变为“长期胜景”。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绍兴正在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相信绍兴的一路繁花在精心培育之下,既能开得赏心悦目,又能盛放“经济之花”。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夏沁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