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女权”,不要“女拳”

2023-07-13 09:33

来源:

(一)

在关于女权的讨论中,有个故事经常被提起。

我觉得周围的男生都像是歹徒,怎么办?女儿问爸爸。

我也是男生,你会觉得我像歹徒吗?爸爸回答。

爸爸怎么可能是?

你错了,爸爸当然可能是歹徒,而你周围的男生,当然可能都不是歹徒。

我要是真遇上了歹徒怎么办?

带上你的防身电棒,击退他!

可我是个女孩。

那你可以带一个粉色的电棒。

爸爸对女儿的教诲,旨在引导她摆脱千百年来束缚女性的惯性思维,走出制约自身发展的囚徒困境。

这种女性惯性思维,常常把自己置于弱者地位,如果催生女性对男性甚至社会莫名其妙的敌意,往往会导致女权滑向极端的女拳。

(二)

近段时间,多起女性维权事件引发争议。

6月7日,“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冲上热搜。

广州地铁8号线车厢里,四川大学一名女生看见一位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是偷拍自己,要求检查他的手机相册。大叔同意让她检查,然而在相册中没有发现任何偷拍照片后,这名女生仍旧警告大叔:“小心一点,不要乱拍别人。”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随后,这名女生在网上发表小作文,曝光大叔是“猥琐男”。她的理由是: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我就不用去维权了吗?非要等发生什么,我才能说什么吗?如此诡异的逻辑,结果引发众怒。

没过几天,天津大学一名女生又上了热搜,她做的事,更加离谱。

6月14日,天津大学食堂内。三名男生在聊天时提及猫咪拉的屎很臭,引起这名女生的不满。她突然起身离开座位,绕到一名男生身后,将盘中的饭扣到他的头上。

这两起事件均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女权话题再一次搅动舆论场。

(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女性曾一度成为“第二性”。最初的女权主义,曾被视为女性觉醒和社会进步的象征。

工业革命之后,英法等国妇女多次为自己的不平等待遇发声斗争;1899年,陈撷芬在上海创办《女报》;1908年3月8日,美国女工喊出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口号;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主流价值,中国女性的权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男尊女卑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

冰心在《妇女时报》上的文章

女权主义一路走来,虽然历经坎坷艰辛,但随着受教育的女性数量增加,女性政治参与程度、经济能力、消费水平以及社会地位都显著提升,她力量日益强大,越来越多人用女性视角,为女性发声,与女性共情。

理性的女权主义,总会得到正向反馈。

(四)

然而,审视“极端女权”事件,女权变女拳,它的核心已经不再是促进性别平等,反而逆转为对男性的性别歧视,制造性别对立。

比如四川大学和天津大学的这两位女生,仿佛自己是“不可侵犯的小公主”,全世界都得在她们面前低声下气,半点也惹不得。谁稍微让她们不满意,就要被她们蛮横地“修理”。大叔的手机无意间对着她,她不但强硬地查你相册,还把你发到网上痛斥。男生说了一句话,她觉得不中听,饭就直接扣到你头上。

这些反应过激的女拳,会让部分缺乏分辨能力的女性被“带节奏”,被裹挟,陷入从厌男走向反婚反育的怪圈,消解男女平等的社会正能量。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提到,她们并不是真正的“女权”,可以说她们是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和真正实现“妇女解放”道路上最可怕的敌人。

(五)

四川大学女生污蔑大叔偷拍事件,腾讯第一时间解除其实习合同,时隔半个月以后,四川大学公布处理结果,留校观察。

天津大学女生用饭扣男生头事件,经过民警协调,女生向被扣饭的男生赔偿300元,外加道歉。

虽然这两起事件都画上了句号,但是推动对“女拳”的警惕成为社会公共理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很多时候射向对方的箭,也会射向自己。社会需要包容和多元,需要沟通和善意,认知错位的女拳,如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肆意制造新的男女不平等,恰恰是对女权的亵渎。

(图源南方周末)

杨澜曾经说过,女权,不是霸权的权,是人权的权。

每一个人,无论国籍、肤色、性别,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享受平等的权利。持续推动性别平等,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前进的风向标。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宋玥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