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柯桥这个农家书舍,为何能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头条?

2023-06-27 08:52

来源:

“在绍兴竹田头村,偏远村落的孩子们,正在新建的农家书院里体验冰壶课”。

2023年6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关注浙江,播发新闻《“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 造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中一段解说词,介绍的正是绍兴柯桥区竹田头村农家书院里的场景。

一个村里的书院,为何引来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在这个农家书院里,又藏着怎样的和美景象呢?

(一)

茶厂变身“书舍”  

造福“留守儿童”

这里就是央视新闻联播镜头下的农家书院,名叫“稽东榧香书舍”,位于柯桥区稽东集镇官培溪旁,是一幢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礼堂建筑。

起初它是村里的人民大会堂,到八九十年代被用作村社茶厂,本世纪初随着茶厂关停而被废弃。

2019年,由当地企业资助,邀请杭州的设计师,结合新派的设计理念,对它进行加固改造,建成乡村书舍,总面积达600余平方米。这座建筑实现了从废弃茶厂到乡村书舍的蜕变。

“有了场地,书舍也建得精致漂亮。我的初衷就是,在周末用这个书舍,给我们稽东当地的留守孩子搞活动,让他们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资源。”稽东榧香书舍负责人应华亮说。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书舍如何真正发挥作用?缺老师成了应华亮的心病。“书舍里的活动是可以搞,但老师没有啊,好的老师更是难求。”

毕业于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他,想到了自己的母校。“我就从我们学院开始,一家一家跑,包括越秀外国语学院、绍职院、钱清街道,挨家找暑期实践的大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寻求支持,老师有了,再加上暑期实践的大学生,师资困局迎刃而解。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潮的教学理念,更难能可贵的是身上的那股热情,极大地感染了稽东当地的“留守儿童”。

(二)

公益夏令营爆满  

孩子们主动来找

“我们柯桥稽东现在有324名新时代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常年不在家中),其中单亲家庭的儿童就有50多个。让他们在暑假有事可干,有所收获,我们一直在创新。”应华亮说。

如何创新?在“稽东榧香书舍”的公众号上,几乎每一个周末,都能看到“周末课堂”的推文,从“趣味冰壶课”到“油纸伞制作”再到“端午传说”等等。既有趣味活动,又有历史文化知识课堂,涉猎广泛,参与度高。在推文里刊发的照片上,现场孩子的笑容令人记忆深刻。

“去年,我们公益暑假夏令营的名额限制是60个,最后来了75个小朋友,有些孩子来我这里软磨硬泡,不得不‘开后门’让他们进来。2023年,到目前为止,60个名额已经报满了。我们稽东镇的孩子都是主动来找,让我很是欣慰。”应华亮说。

(三)

倾听时代呼唤  

激荡家国情怀

“柯桥‘千万工程’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谈到稽东榧香书舍昨晚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柯桥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再三提及这句话,“我们缺的就是像应华亮这样,为了让当地孩子能上舞台,他就弄一个音乐节这样有情怀的人。”

榧香书舍创始人对家乡的挚爱和责任,让村里的孩子笑容更灿烂、笑声更爽朗,而在他们身上,寄寓着家乡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世界捧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

倾听时代呼唤,需要我们将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柯桥稽东村里的这个小书舍,是浙江实施“千万工程”的一个微小的针脚。无数微小的针脚,汇聚起的就是“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宏伟蓝图。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舒文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