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一生与江河对话

潘家铮(1927年10月19日-2012年7月13日),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开发水电、实现西电东送为平生夙愿,主持了中国几十座大坝的设计与建设,为三峡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

1950年,潘家铮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历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国家电力公司顾问,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2012年,潘家铮荣膺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他还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曾获得过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个全国性奖项。

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个世纪神话变为一项项世界级工程,它们无不与一个名字息息相关,他就是出生于江南水乡绍兴的潘家铮。

倘若把潘家铮绘制、审查、核定过的图表、图纸,简明的、复杂的,细部的、鸟瞰的、平面的、立面的……一一展开,可以涵盖中国大多数江河湖库,甚至涉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江河。它们凝固的不仅是结构、工程,更是一部科学家与江河对话的“传记”。

他是两院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水利水电工程泰斗”,是科幻作家,更是江河之子。 ... [详情请进]

喜看水城气象新——给潘老的一封信
尊敬的潘老:

您好!轻轻地叫您一声,我仿佛又看到您转过头,用亲切的眼神望着我……

至今忘不了,2005年,您在家里热情地接待我们。当您听说家乡为了防洪兴利,要在曹娥江河口建造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时,非常高兴,欣然答应帮助我们建立工程建设专家组,并担任专家组顾问。您嘱咐我们,“一定要依靠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认真解决强涌潮冲击、闸下泥沙淤积、软基沉降、海水侵蚀等一系列难题”,当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至今忘不了,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期间,您是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但无论工作多忙,家乡的事您都记在心上。您不顾80岁高龄,多次到工地现场指导。有一次,您从北京赶到曹娥江大闸施工现场,直接下到基坑检查每一块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闸墩施工质量……后来我们才知道,此前您刚刚动过手术。那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您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您以身示范、忘我投入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激励我们。今天,我要向您郑重地汇报,曹娥江大闸如您所愿,成为“一个长期安全运行、发挥综合效益的造福工程,一个依靠科学技术、反映开拓创新的时代工程,一个生态健康、环境优美、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工程”,而它更深远的意义是,让古城绍兴再一次完成北拓,实现从“鉴湖时代”向“杭州湾时代”的跨越,为绍兴拥抱大湾区、接轨沪杭甬夯基,为浙东水系一体化开发奠基……

今天的绍兴,山清水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展现出了傲人新姿,相信您一定会为此而高兴!潘老,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风范就像曹娥江水,永远润泽我们,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林军,原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委会总工程师。 ——编者注

晚辈 林 军
2019年9月27日